- 普通商家認證商家
- 蘇州艾吉威機器人有限公司
- 主要經營:AGV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搬運機器人、AGV智能搬運系統、智能物流解決方案
- 經營模式:產研銷綜合服務商
- 所在地區:中國 江蘇省 蘇州市
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感知、學習、決策、執行、適應等新型生產方式。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制造業的基石,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施、實現中國制造由大到強的轉變中肩負重要使命。隨著智能制造領域政策的持續出臺,中國制造業逐漸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并開始大量應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各省市相繼推進政策加快智能制造行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
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
深入貫徹制造強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將智能制造作為“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轉變的主攻方向,實施智能制造應用“十百千”工程,堅持應用牽引、軟硬協同、分類施策、政府引導,大力推廣智能制造應用新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應用新機制,到2020年,力爭把上海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的高地、核心技術的策源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輸出地。
江蘇:2020年將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
日前,為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的意見》。目標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試點創建1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
根據《意見》要求,要加強領軍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專業服務水平——培育壯大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到2020年,江蘇省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國內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
山東:加速企業智能化轉型
根據《規劃》到2022年,山東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將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條件、基礎好的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轉型。
如青島賽輪集團作為率先一批智能化轉型的輪胎企業,通過引進艾吉威50+臺智能搬運機器人無標識激光叉車agv,組成的智能物流系統在多達7.2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實現廠房內的物流無人化。以agvs為實施主體,打通mes,wms,erp等系統的數據鏈,實現整個智能物流系統的信息實時管理,大大的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
到2022年,山東省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要達到7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7%以上,萬人機器人數量將達到200臺以上,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國內位居前列;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前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3%,產品不良品率要大幅度降低。這些具體指標的設置,是經過專家精心測算出來的,不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對照目標加快發展,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既可以達到,又能體現出智能制造發展的質量效益。
安徽: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
到2020年,人工智能發展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重點前沿理論和應用技術進步明顯,在產品智能、工業智能和服務智能等重點領域涌現一批優秀企業,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在人工智能平臺、智能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形成特色應用。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到2025年,重點前沿理論和應用技術在部分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技術在智能農業、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智能無人設備、服務機器人等領域確立競爭優勢,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企業和人才團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500億元。
遠期目標。到2030年,形成技術實力領先、產業優勢突出、特色應用引領、軟硬發展均衡的產業體系,構建企業規模集聚、成果有效轉化、品牌效應顯著、配套服務完善、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環境,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先行區和戰略高地。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
在國家政策推動,制造業技術轉型升級等背景下,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迅速,對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規模為15150億元,增長率為22.6%,伴隨著技術的逐漸完善,應用產業的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超19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