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始建于1966年,是一家三線建設時期由沈陽中捷友誼廠遷建至銀川的機械工業部定點企業,主要從事高端裝備配套的關鍵基礎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提供工業級鑄造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及智能制造服務等。公司專注實業、做精主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擁有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日本馬扎克、中國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電集團、中車集團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顧客50余家,已經成為跨行業、跨地區、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正在應用鑄造3D打印、“互聯網+雙創+綠色智能鑄造”等引領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目前,公司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建工程實驗室等11個創新平臺,累計授理專利2100余項、授權專利1000多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8項,承擔國家級項目20余項,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先進集體,榮獲中國專利銀獎、優秀獎共5項。
公司具備生產世界頂級大型鑄鐵件、鑄鋼件及高端裝備零部件的能力:大型燃氣輪機外缸零部件——占世界市場供貨量的40%左右,市場占有率世界領先,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水輪機轉輪零部件——是全球少數幾個掌握該項產品制造技術的企業之一;201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內燃機零部件——已向全球供應了1萬多臺發動機機體,面向全球市場,制造質量世界一流;蒸汽輪機外缸等零部件——制造技術世界一流;核電外缸零部件——制造技術世界一流···公司為高端裝備配套的代表性項目包括世界首個單機容量達到百萬千瓦的白鶴灘水電項目,首次走出國門的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項目,全球規模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橋項目等。
2008年公司范圍掀起“迎接一個全新的世界”的思維轉變熱潮,開展數字化管理的實踐;2012年,公司提出“數字化(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綠色制造,效率倍增”的轉型升級方針,明確向“技術創新型企業”和“數字化企業”轉變的目標,組織200余人的專業團隊,投資10多億元,探索實踐“3D打印、機器人等創新技術+綠色智能工廠”的鑄造轉型升級之路:攻克了鑄造3D打印材料、工藝、軟件、設備等技術難題,已申請專利500余項,授權專利200余項,實現了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寧夏銀川建成世界首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其綜合集成技術世界領跑。設計、建設累計達10個數字化示范工廠(已建成5座,在建1座),為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示范。
目前,公司已牽頭建成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在全國擬建5家以上分中心,已建3家)。通過開放創新資源,形成推進行業轉型升級的新機制、新模式,搭建開放、共享、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行業平臺,構筑“互聯網+雙創+綠色智能鑄造”的產業新生態:建立“互聯網+項目”協同研發機制,以綠色智能鑄造為主攻方向,打造智能制造(鑄造)軟硬件研發孵化器,成為智能制造(鑄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搭建面向鑄造行業和區域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共享工業云,幫助行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持續為鑄造行業提供創新發展活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5年,公司將實現由經營企業向運營平臺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由推進企業發展向引領行業發展轉變,力爭在2030年前后,通過共建共享全新的產業生態,支持我國鑄造產業加速步入國際先進行列,實現“鑄造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