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現代物流的發展并取得了許多成效。據國家郵政局消息,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3%。但數量規模的提升中,也存在著降本增效仍需深化、運輸結構仍需優化、物流體系集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對此,物流行業正在通過創新技術引入、創新裝備使用等手段不斷推進行業升級、服務提質。其中,智能物聯、低空運輸、新能源運輸等是當下支持物流產業集約化、綠色化發展的強勁動能,也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與此同時,物流行業也正在積極打破壁壘,鏈接上下游,在更開放的平臺培育新質生產力。
“目前,物流產業通過傳統的管理、制度等手段實現降本的空間已經比較有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港航供應鏈分會秘書長楊達卿表示,當下物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具體方向,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為主,且已經在倉儲、運輸等供應鏈服務各個環節滲透,一些倉庫、分揀中心等封閉場景正在向自動化、無人化發展。
春節前夕,滋補養生產品、特色食品的銷量上升,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自治區級公共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內,100多輛AGV(自動導向車)機器人沿著地面上的二維碼引導路徑,載著不同的貨架往來穿梭。西藏平均海拔高、氧氣稀薄,之前在這樣的環境下,物流倉儲的人力分揀工作常面對許多壓力,于是2021年,京東物流將這些最高承重500千克的“大力士”引入了這里。
京東物流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些機器人能夠在高海拔穩定運行,工作人員無須親自走動,只需通過發送指令,等待機器人將載有貨物的貨架搬運至固定工作站,即可開展后續操作。以往的“人找貨”變為“貨找人”,大大縮短了揀選時間,效率相比以往純人工揀貨提升了3倍以上。
智能化的應用,不僅方便了這里的物流工作者,也正在打通西藏地區農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2023年,西藏首個農產品前置智能倉在林芝市建成,倉內使用智能倉儲管理系統來代替傳統的人工揀貨、手工記賬,全數字化的進銷存管理系統在避免錯漏的同時,也提升了倉儲管理的效率。
“商貿企業在這里入駐之后,可以直接去一線向當地的合作社、農戶收購農特產品,加工后通過前置智能倉統一管理,并銷往全國各地。”京東物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林芝前置倉每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拓寬了白肉靈芝、藏黃芪、藏紅花、山楂干、核桃等農特產品的上行銷售渠道,帶動了農民增收。
目前,京東物流已在西藏建成一個自治區級和兩個地市級公共物流倉儲中心、一個農產品前置智能倉、12個自營京東快遞站點,讓“當日達”“次日達”也逐漸走進了西藏當地百姓的生活。
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告訴記者,數智化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是為了促進流程縮減,降低成本,“幫助企業運營效率更高,信息處理更集中,決策更高效精準,從而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