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力諾瑞特建設的智能工廠數智化運營MOM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實現了從訂單到入庫全流程智能化升級,成功入選“信息模型伙伴計劃全國行”2024年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
項目背景
傳統制造模式在生產調度、資源利用、研發工藝、設備管理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人工依賴強,工程變更協同性不足,導致生產效率下降和呆滯料管理難度增加;
二是信息化水平不足,車間半成品調度缺乏有效工具,難以實現推拉結合式配送管理;
三是工藝參數傳遞效率低,研發和生產環節之間溝通不暢;
四是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薄弱,關鍵設備運行參數無法高效交互與監控。
基于此,力諾瑞特建設實施了智能工廠數智化運營MOM項目。
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應用信息模型等技術打通自動化生產與運營系統,搭建統一數據采集和分析平臺,支持生產、質量、設備、能耗等數據的采集與多維度分析。
項目開發的MOM平臺集成了MOM、QMS、EAM、EMS等自動化生產與運營功能,并預留統一數據接口,支持現有和正在建設的PLM、SCADA、WMS等系統集成,實現生產排程、過程管控、產品質量管理、設備維護、能源監控等的智能化,輔助企業決策,具體實施方案如圖所示。
(1)生產排程
系統接收SAP的計劃及工單,通過系統及時下發到車間,車間可及時進行齊套檢查確定是否可安排生產。
(2)過程管控
·熱泵產線通過產品上線時,將產品信息與工裝板RFID標簽綁定,及時、準確的采集生產過程中的生產進度信息、產品質量信息、使用設備信息、設備參數信息、關鍵物料信息等,對熱泵產品生產過程實時監控,實時監控生產進度;
·l熱水產線通過條碼的方式,將生產過程的生產進度信息、產品質量信息、使用設備信息、設備參數信息、關鍵物料信息等綁定,對熱水產品生產過程實時監控,實時監控生產進度;
·異常管理,通過在產線建立軟ANDON的方式,對生產過程中的缺料、設備異常等場景進行異常觸發、異常升級、異常處理、異常關閉等處理;
·物料配送管理,實時監控線邊庫存。物料配送到線邊時,通過物料接收,線邊庫存增加;根據產品工位BOM,產品過站報工,自動扣減線邊庫存,當線邊庫存低于最低安全庫存時,與WMS系統集成,MOM系統將產線、工位及要料信息發送給WMS系統,WMS系統調度AGV進行物料配送。
(3)產品質量管理
通過PDA或PC,對來料檢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工位屏,對生產過程檢驗、成品檢環節的檢驗數據進行采集,并將采集的檢驗數據與產品進行綁定,實現產品質量的雙向追溯;通過采集的來料檢數據、過程和成品檢驗數據,進行質量數據多維度的統計分析。
(4)設備維護
·通過對設備維修、保養、點檢等任務創建、提醒,并及時記錄過程數據;
·將設備點檢、保養、維修過程的數據進行整合,并與設備綁定,形成設備維保知識庫;
·通過對設備備件庫的出庫、入庫管理,實現備件庫的實時管控。
(5)能源監控
·通過與線體SCADA系統集成,實時獲取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并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并在設備出現異常時,能夠實時提醒及報警;
·在產線設備停機時,并在下次開機時,記錄設備開機時間,通過設備停機/開機之間的時間差,自動計算設備停機時間;
·集合設備管理和生產管理的數據,快速計算設備OEE;
·通過自動抄表,實時采集能耗數據,實現能耗數據的實時監控。
項目成效
一、月度庫存周轉率≥0.5,生產線平衡率≥85%
精益價值流分析指導下的設施規劃更科學、更經濟,實現車間一個流均衡生產,消減各工序在制品庫存,提高物料周轉率和生產作業平衡率。
二、OEE≥65%月度異常工時損失率<5%
精益TPM(全面設備管理)協同MOM-EAM/EMS系統規范化設備操作和運維,實時進行設備/儀表狀態監測和異常報警,減少設備異常停機時間,最大化發揮設備產能,降低設備異常造成的產篳賁次能損失,為訂單準時交貨提供有力保障。
三、直通率≥75%
精益TQM(全面質量管理)協同 OM-QMS系統,規范化質量管理的操作流程,進行實時、精準的大數據質量分析,全員開展QCC活動降低質量問題發生的風險,促進公司質量管理水平穩步提升。
四、生產計劃達成率>90%、庫存總金額降低50%、人均產值提高15%
精益物流設計協同AGV配送,發揮AGV最大運載效力,減少現場物料庫存浪費,提高企業準時生產(JIT)能力和綜合效益。
五、UPH提高20%
精益SMED(快速換線)研究和規范生產換線準備工作和操作流程,提高生產切換工作的協同性,大大降低生產切換帶來的工效損失,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管理水平。
2025-04-16 11:04
2025-04-16 10:58
2025-04-16 10:53
2025-04-16 10:52
2025-04-16 10:49
2025-04-16 10:31
2025-04-16 10:30
2025-04-16 08:53
2025-04-16 08:52
2025-04-16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