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即日起,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開設專欄“強信心·勇突破”融媒新聞行動——澎湃港城“新”動力,以新質生產力為觀察視角,聚焦全市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鏈企業。今天推出第一篇《進擊的“無人工廠”,智能制造大顯身手!》
探索新質生產力的“星辰大海”
智能制造是重要“風向標”
“智”造時代
越來越多傳統工廠
正華麗轉身為“未來工廠”
在鳳凰鎮廣大鑫盛精密零部件智造項目的現場,占地約600畝的“無人工廠”正加速成型。在這里,充足的“含新量”傳遞出十足的“未來感”。
走進7.8萬平方米的一號車間,一排排智能裝備高效運行。這里可年產風電設備、航空航天、核能電力等高端零部件8.8萬件,在行業內位居前列。與高產值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偌大的工廠里,僅有十幾名工人。
對此,江蘇廣大鑫盛精密智造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吳懋林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我們生產的齒輪相當于風電設備的‘心臟’,在整個風力發電行業里是精度最高、要求最大的。為此,我們積極上馬智能化生產系統,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能大大提高產品精度。”
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分四步走——單機自動、成套自動、整廠自動和整廠智能,目前,工廠正進行成套自動生產線的調試工作。自動化進程的每一步,都詮釋著高級、高效、高產。
“車間95%以上的設備都屬于單機自動,輸入加工程序后即可自動加工,讓以往的3個人操作1臺設備,轉變為1個人操作3臺設備,生產效率提高了9倍。”吳懋林告訴記者,盡管人力成本已大幅縮減,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在單機自動的基礎上加入自動控制線,便進階到了‘成套自動’,實現效率再翻倍。”
觀察車間的生產過程
可以用“絲滑”來形容
過去,裝夾零件、加工零件各要一小時,如今依托“成套自動”,接駁車和機器完美配合,整個過程只要2分鐘。待“整廠自動”工序調試完成后,只要一個信號,就能讓AGV小車自動運送原材料,機械臂自動裝夾、矯正,自動送上接駁車去加工,再自動送回倉庫。其中替代人眼的光影掃描系統,精度可以比頭發絲更細。
工廠的“未來感”遠不止如此
在工廠二樓的中央控制室內,自動化生產線的“智慧大腦”正加緊調試,這是廣大鑫盛正推進“整廠智能”的關鍵一環。
“中央控制室將匯總生產中的所有精密數據,系統不僅能直接控制車間設備,還能在診斷出異常后自行決策、優化和矯正生產流程,助力工廠真正實現無人、關燈生產。”江蘇廣大鑫盛精密智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心總監吳燦華對智能化布局信心十足。
機器換人、數據換腦,在無形中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廣大鑫盛的生產規模和智慧程度都在業界遙遙領先。同時,企業解決了國內風電齒輪最大加工直徑3200毫米的“卡脖子”問題,加工直徑可達5000毫米,填補了國內空白,對填補行業產能缺失、推動當地高端裝備產業鏈“強鏈”“補鏈”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感”在于產業變革
也在于技術突破
工廠“智”變
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張家港高端智能高端裝備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勇闖智造“無人區”的廣大鑫盛將引領更多企業加快智能化發展進程,為港城高質量發展帶來“質”變。
融媒首席記者丨吳思曄
攝影丨任廣真
校對丨徐彩琴
責任編審丨侯沁瑩 姜蓉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
2025-03-24 11:41
2025-03-20 13:44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