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北部水廠順利通水試運行。該廠的建成不僅結束了廣州市白云區個別鎮街未通市政自來水的歷史,還利用超濾膜技術讓西江原水得到更優質處理。隨著北部水廠的落成,廣州中心城區的自來水無論從供應穩定性還是品質均獲得提升。
廣州北部水廠
2024年1月14日,廣州北部水廠將迎來5歲“生日”。在5歲“生日”來臨前,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通過嚴格甄選,為北部水廠“招募”了一批“新員工”。這批“新員工”不僅吃苦耐勞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還能用更嚴謹的尺度為自來水生產把關。在嚴謹把關之余,“新員工們”還用最熱情的服務,指引八方來客到北部水廠參觀指導,并逐漸成為北部水廠的“形象代言人”。
在2023年12月廣州北部水廠5歲“生日”即將來臨之際,我們走進北部水廠,“探廠”并了解“新員工”的工作。
智能巡檢+迎賓引導
這位“新員工”一專多能
自來水廠常規的水處理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廣州北部水廠,采用V型濾池過濾工藝。剛剛招募的“新員工們”,主要的工作場所便在V型濾池。
相比普通入職的員工,這批“新員工”無論從外形還是工作方式上均與眾不同。只因這些“新員工”不是人類,而是一臺臺智能巡檢機器人。只見它們有著黃色的外形,配有可見光攝像頭、熱成像儀、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煙霧探測器等多種傳感器,其底部還配有4個輪子。和普通員工一樣,智能巡檢機器人能夠在V型濾池的通道上實現自動行走,并根據任務安排來到V型濾池的指定位置進行巡檢工作。普通員工需要到食堂吃早午晚三餐,智能巡檢機器人則在電量不足時能夠自主返回充電樁進行充電。由于自來水廠需要24小時運作,水廠按照“三班倒”的原則安排不同時段不同人員值班在崗;對于智能巡檢機器人來說,只要電量充足,它們可以24小時全天候無間斷工作。對于現有北部水廠普通員工來說,他們在入職后可能要花一段時間才記住所有員工的名字和相貌。對于智能巡檢機器人來說,它們在“上崗”前已錄入了廠區人員信息庫,在工作期間,智能巡檢機器人便能辨別在其身邊出現的人是不是廠區員工。除了知道“誰是同事”,智能巡檢機器人還能識別同事工作期間的一些“小瑕疵”,如沒戴安全帽等。智能巡檢機器人的“上崗”,讓廠區監控呈現覆蓋全維度各層次的特點,時刻提醒運行人員確保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儀容儀表。
員工形象提升,有助外界來賓更好認識和了解北部水廠。作為廣州最新落成的自來水廠,北部水廠時常有賓客到訪參觀。凡有接待任務時,智能巡檢機器人還能從“巡檢模式”切換成“迎賓模式”,化身“導游”帶領來賓以最優參觀路線到訪濾池,并自動向來賓介紹濾池的情況。自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后,它們已在多個場合證明了自己的“一專多能”。
5G網絡加持
智能巡檢機器人為行業
帶來革命性改變
“為了迎接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到來,早在北部水廠建設時,我們就做好了準備。”北部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北部水廠占地面積50公頃,過去如需運作如此大型的水廠,在整個生產流程中都要安排不同崗位的人員參與。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如今水廠的運行人員已經越來越少。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持續關注科技變化,在北部水廠建設之初便預留了5G網絡接入并全覆蓋的條件,更為注重提高自動化水平。如今,偌大的水廠生產流程僅需要少數的人員,很多時候在各生產場所都是處于“無人”的狀態。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為自來水行業帶來革命性改變。”北部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巡檢機器人如今執行的不少工作,過去都需人力完成。當一項工作由人來完成時,難免出現因人的主觀判斷存在誤差問題;自來水生產對于場所的衛生和安全要求,也決定了一些位置不適合安排過多人員過去。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的科研人員,將智能算法技術錄入智能巡檢機器人中,智能巡檢機器人能利用可見光攝像頭、熱成像儀、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煙霧探測器等多種傳感器配置運用智能算法。在日常巡檢過程中,當濾池處于濾水狀態時液位、池壁、池面存在異常,智能巡檢機器人能通過傳感器判別并通過5G網絡回傳工作平臺告知后臺工作人員。當濾池處于反沖洗狀態時,智能巡檢機器人可全程代替巡檢人員進行觀測,記錄反沖洗全過程,自動分析和評估反沖洗效果,為優化反沖洗強度、反沖洗時間、沖洗后靜置時間等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保障生產安全,節省運營成本。當濾池處于停止狀態時,智能巡檢機器人搭載閥門漏水檢測算法,若進水閥未關緊出現漏水情況時,機器人會自主判斷,并在平臺進行預警,避免事故的發生。同時,若池內的工作人員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戴安全馬甲,機器人在現場語音提示的同時也會在平臺及時預警,保障生產安全。
讓市民感受科技進步
必要工種仍將保留“人情味”
北部水廠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機器人定位導航、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巡檢機器人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能夠適應水行業更多特殊復雜的應用場景,例如水廠內的提升泵房、絮凝沉淀池等,不同場景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可實現聯動,建立綜合決策系統,推動信息技術與水務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水務管理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無人化的方向高質量發展,為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據了解,機器人或者類似機器人的設備設施,近年來已不斷在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各個生產環節得到應用。除北部水廠用于濾池巡檢外,南洲水廠近年來也引入機器人、無人機等設備設施協助巡查原水管線。如今不少家庭已安裝智能水表,智能水表能夠將各項用水數據回傳給自來水公司管理后臺,實際上也起到了“小型機器人”的作用。通過上述應用,原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完成的自來水生產,如今正逐漸精簡人手。過去因人力主觀判斷可能產生的誤差或人員無法到達的場所,正因機器人的投入應用而消除誤差且精準到達。該公司將根據供水行業的發展趨勢,適當安排機器人參與各項工作。同時在需要人工服務的工作環節中,繼續保留人力參與,讓市民在享受科技進步的同時,同樣享受到溫暖供水服務帶來的“人情味”。
文|梁懌韜
圖|薛曉曄 徐文杰
轉載自:羊城晚報客戶端
2025-04-21 12:16
2025-04-21 12:16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3
2025-04-21 12:13
2025-04-21 12:12
2025-04-21 12:11
2025-04-21 12:10
2025-04-21 12:09
2025-04-21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