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遠博士受邀出席“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并在專題論壇分享了《以安全為“始”,并以安全為“終”,讓激光雷達助力智能駕駛更安全》主題演講。
(北醒CEO李遠博士發表主題演講)
李遠博士認為,所有汽車都要追求安全,在駕駛領域,則是絕對的駕駛安全。“汽車技術發展到今天,全球機動車保有量已超13億,但全球道路交通死亡人數也上升至130萬,任何在汽車安全技術上的微小進步都是千萬家庭的幸福。”李遠博士說道。
李遠博士指出,隨著L2及以上智能駕駛乘用車新車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相比體驗,安全首先成為智駕最大的不確定性。而智能是實現駕駛安全的最佳推手。他表示,智能是通過感知和決策二者共同實現的,如同在PC時代不存在“強軟件、弱硬件”,或“強硬件、弱軟件”的模式一樣,在智駕時代也不存在“強感知,弱決策”,或是“弱感知,強決策”的模式,因此,安全需要智能,需要更強的感知和更強的決策。
在智能駕駛傳感器領域,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路線之爭一直存在。對此,李遠博士提出了“測大于算”的觀點。他認為,傳感器技術回歸到本質首先存在著主動與被動的區別。攝像頭作為被動傳感器,不主動發射信號,只接收環境光的反射,在沒有光源的情況下,極易失去信號;而激光雷達作為主動傳感器,可以控制光源的發射,并形成收發閉環,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正常探測。其次,在處理邏輯上,激光雷達通過激光的發射、掃描和接收,可直接對空間進行探測,直接獲得3D真實目標數據;而攝像頭則需要對2D間接信息進行計算才能得到3D數據,將二維升級到三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較大誤差。
據李遠博士透露,高階智能駕駛對激光雷達的感知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激光雷達能夠在更遠距離下探測黑車及小目標物,還要求激光雷達能夠在坑洼水泥道路、交通參與者眾多的收費站和雨天等極端場景下進行有效識別和區分。得益于北醒在軌交、高速、民航和航運等智能交通領域對高性能技術的理解和對極端場景案例的積累,北醒推出了面向智能汽車領域的“北醒應龍”激光雷達平臺,以高精2D掃描搭配陣列收發的技術架構為核心,實現了激光雷達“強感知力”、“未來感知性能升級”與“成本可控”三方面的兼顧。
談及激光雷達未來的發展,李遠博士表示,激光雷達的裝車滲透率,已從2023年前的不及1%到超過1%,并有望在2030年超過10%,在2031年超過13.5%,整個行業處于爆發增長的前夜。激光雷達所帶來的安全價值也將延伸至幫助無人駕駛運營車提升運營覆蓋范圍,幫助乘用車降低事故率。“讓無人駕駛運營車全場景、全天候、全工況24小時安全行駛,讓乘用車降低事故率并增加收益價值,才是激光雷達在未來走進千家萬戶的根本。”李遠博士最后強調道。
目前,北醒基于“北醒應龍”平臺技術已衍生出256線車規量產激光雷達AD2-s,它在10%反射率下仍具備200m的探測距離,256線的感知力120°x25.6°的視場角,并將于近期迎來量產,助力智能駕駛在遠距離下探測小目標物,為智能駕駛系統的預測和規控留出更多響應時間。
本屆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圍繞“踔厲奮發,攻堅克難——打造安全、韌性、綠色汽車供應鏈”主題,旨在討論在全球化背景下聚焦供應鏈安全與布局、傳統供應鏈升級、新汽車供應鏈打造和全球化發展。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北京海淀區科實大廈,員工共計80余人。公司專注于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和制造。公司2016年獲得順為資本、IDG資本和科沃斯的A+輪投資。
其激光雷達已完成產品的量產,并具備完整的知識產權和認證,現已登陸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避障導航)、無人機(農業植保領域)、機器人(智能家居)、AGV(工業領域倉儲物流)等領域。
2016年獲得奧迪創新的冠軍,2017年入駐博世加速器。
2025-04-08 09:04
2025-04-08 09:03
2025-04-08 09:02
2025-04-08 09:01
2025-04-08 09:00
2025-04-08 08:59
2025-04-08 08:50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