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將過去。
這是天能的蓄勢之年、謀局之年、創新之年,也是乘風而起的“品牌向上”之年。
今年,天能品牌價值再攀新高度。集團在經營、研發、生產、品效中的持續“高光”,躍然一份份證書與榜單之上,以另一種形式被更多人看見。
今年,天能品牌迎來多個“首次時刻”。首次攜多技術全場景儲能解決方案亮相專業展會,發起并成立業內首個鈉離子電池產業生態聯盟,首臺氫能源裝載機在天能氫燃料電池系統加持下正式運行;首場全國生態日活動、首個“能源品牌周”和首屆鏈博會,都留下了足夠精彩的天能動態。
今年,天能品牌“朋友圈”越拓越寬。能源轉型全球行動,“一帶一路”走實走深,天能與莫桑比克共和國的合作,未來可期;與中國聯通共贏“數能”新時代、與京東共拓汽車后市場新模式,也與五菱共享亞運榮光。
張天任董事長是天能品牌的首席代言人。這一年,董事長作為產業領袖,通過講好天能故事為新能源行業高質發展持續發聲:總理座談會上的匯報發言,闡述了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鏈企業共同發展的“天能經驗”;與越南總理范明政的交流,介紹了推動新能源產業國際合作的“天能模式”;在SNEC ES+上的主題,分享了競合儲能賽道的“天能方案”。
“天能號”高鐵專列是天能品牌的“金名片”。這一年,天能品牌專列進一步向外拓展,與京東、合力、杭叉共譜高鐵時代合作共贏的宏大篇章;這一年,天能品牌專列也在向內賦能,首列天能儲能專列、匯源電池專列、天聚電池專列先后鳴笛啟程。
新能源解決方案是天能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這一年,天能繼續深耕動力電池、儲能系統與資源循環三大解決方案,北上南下、積極“出海”,在CIBF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ESIE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ESA中國國際儲能展覽會等二十余場專業展會、行業峰會中,向全球用戶秀出“肌肉”,展示實力。
“上新”是天能品牌的年度關鍵詞之一。
2023年,天能的品牌族譜在“上新”。天能電池、匯源電池、天聚電池三大鉛電品牌的新戰略相繼發布,無論是“引領全球關鍵技術”與“高性能電池實力派”,還是“三輪車電池專家”,都精準描摹出各自品牌新畫像,有共性又不失鮮明個性。
2023年,天能的科技品牌在“上新”。以高碳金、“兩跑”為代表的鉛電,以天鈉T1為代表的鈉電,以232kWh液冷儲能系統為代表的鋰電,以T1M-130為代表的氫電,以及511Wh/kg類固態電池的發布,共同將天能的“科技范”越擦越亮。
2023年,天能的終端形象也在“上新”。醒目的品牌標識、標志性的天能紅、“始于1986”的獨特元素,聯袂勾勒出天能電池在全國各地整齊劃一的品牌形象,通了“天氣”,也接了“地氣”。
回顧這一年,天能品牌變更“年輕”了。
在今年春節檔,天能連續第三年與新春“超級IP”支付寶集五福合作,以情感共鳴為核心線索,鏈接品牌與年輕人群體,為集福背后“團圓與福運”的傳統寓意標注更生動活潑的釋義。
品牌吉祥物泰博在“入職”天能的第五年,開始頻繁與更多年輕人玩在一起。無論是以亞運會40個大項為靈感的“運動泰博”系列,還是與老朋友五星鉆豹新晉卡通形象——小獵豹的高頻互動,都在新媒體平臺收獲了一批擁躉。
與年輕用戶直接交流的直播通路逐步打通,本地生活與品牌城市化運營“小荷才露尖尖角”,卻足以窺見未來的接天蓮葉與映日荷花,將“激活”整片春池。
在光學中,紅藍綠為三原色,三者等量疊加即成白。這一年的天能,有激烈角力的“市場紅”,有守正創新的“科技藍”,也有不負青山的“生態綠”,三者張弛有度,既共同繪就絢爛多彩的2023品牌年鑒,又為即將邁入新年的天能品牌充分“留白”,給予更多想象與無限可能。
2023年,終將揮手自茲去,但吹向未來的時代之風不會停歇,天能品牌必定鵬程萬里。在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前行,與天能共赴新征程。
天能集團成立于1986年,總部位于“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浙江長興,主要以電動車環保動力電池制造為主,集新能源鎳氫、鋰離子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以及再生鉛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等新能源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是目前國內領先的綠色動力能源制造商。
集團實力雄厚,管理科學,行業地位優勢明顯。于2007年6月11日,以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00819.KH)。目前集團已發展成為擁有20余家國內全資子公司,三家境外公司,年產值超過350億元,員工近2萬余名的大型國際化集團公司。集團分別在浙、蘇、皖、豫四省建有七大生產基地。并形成了以浙江長興基地為核心,以江蘇沭陽、安徽蕪湖、安徽界首、河南濮陽基地為輔翼的強勢產業布局。
天能集團江蘇生產基地:位于江蘇省沭陽經濟開發區天能工業園,由天能集團投資興建,專業設計研發、制造生產叉車用管式電池、游覽車用管式電池、太陽能風能用儲能電池、電動汽車用電池等各種類型產品。一二期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主廠房及技術中心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目前公司有員工6000多人,日產電池10萬只。天能江蘇基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動車用蓄電池生產基地。公司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擁有中高級技術人才逾百人,擁有國內外專利、種類科技成果數十項,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三期工程占地300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投資5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叉車/高爾夫車/游覽車用管式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該項目引進先進的進口設備,包括德國哈迪(HADI)生產線、愛立許(EIRICH)真空和膏機、因巴泰克(Inbatec)酸循環設備,采用歐洲先進的電池制造工藝,保證產品的高性能,使產品具有長壽命、高容量、少維護、安全可靠性等特性。
2025-04-19 09:52
2025-04-19 09:51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49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6
2025-04-19 09:44
2025-04-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