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合作
學者、研究人員、行業專家和其他人士之間的跨境合作是現代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加速了新想法的傳播和研究團隊的發展。圖1.1.6和1.1.7描述了2010年至2021年期間最熱門的跨國人工智能合作項目。CSET將跨國合作計算為每個出版物的作者之間的不同國家對(例如,單一出版物上的4名美國和4名中國附屬作者被視為一個U.S.-China合作;同一作者之間的兩篇出版物被視為兩次合作)。
到目前為止,過去12年里最多的合作發生在中美兩國之間,自2010年以來增加了大約4倍。然而,從2020年到2021年,U.S.-China合作的總數僅增長了2.1%,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低同比增長率。第二大合作是英國和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合作。2021年,中美兩國的合作數量是英中兩國的2.5倍。
2010-21年美國和中國的人工智能出版物合作
(資料來源: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2年|圖表:2023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圖1.1.6
2010-21年人工智能出版物中的跨界合作(不包括美國和中國)
(資料來源: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2年|圖表:2023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圖1.1.7
跨部門協作
學術界以外的人工智能研究的增加擴大并擴大了各個部門的合作。圖1.1.8顯示,2021年教育機構和非營利組織(32551)合作次數最多;其次是工業和教育機構(12856);教育和政府機構(8913)。教育機構和工業之間的合作增長最快,自2010年以來增長了4.2倍。
圖1.1.8
人工智能期刊出版物
要點
在2010年至2015年僅略有增長之后,人工智能期刊的出版物數量自2015年以來增長了約2.3倍。從2020年到2021年,它們增長了14.8%(圖1.1.9)。
2010-21年人工智能期刊出版物的數量
(資料來源:美國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2年|圖表:2023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圖1.1.9
按區域
圖1.1.10顯示了2010年至2021年期間按地區劃分的人工智能期刊出版物的份額。2021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47.1%的比例領先,其次是歐洲和中亞(17.2%),其次是北美(11.6%)。自2019年以來,來自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出版物份額;歐洲和中亞;以及北美也一直在下降。在此期間,來自南亞等其他地區的出版物有所增加;以及中東和北非。
2010-21年各地區分列的人工智能期刊出版物(占世界總數的%)
(資料來源:美國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2022年|圖表:2023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圖1.1.10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1
2025-04-07 12:11
2025-04-07 12:09
2025-04-07 12:06
2025-04-07 12:05
2025-04-07 12:04
2025-04-07 12:02
2025-04-07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