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第六版人工智能指數報告! 今年,報告引入了比以往任何一版都多的原始數據,包括新的人工智能輿論章節、更透徹的技術性能章節、大語言和多模態模型的原始分析、全球人工智能立法記錄的詳細趨勢。
人工智能系統對環境影響的研究等等。人工智能指數報告跟蹤、整理、提煉和可視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數據。我們的使命是提供公正、經過嚴格審查、來源廣泛的數據,以便決策者、研究人員、高管、記者和公眾對復雜的 AI 領域有更透徹和細致的了解。該報告旨在成為全球最可靠、最權威的人工智能數據和見解來源。
來自公司的決策者
人工智能已經進入部署時代; 在整個 2022 年和 2023 年初,每個月都會發布新的大型 AI 模型。這些模型,例如 ChatGPT、Stable Diffusion、Whisper 和 DALL-E 2,能夠執行越來越廣泛的任務,從文本處理和分析到圖像生成,再到前所未有的良好語音識別。這些系統展示了十年前無法想象的問答和文本、圖像和代碼生成能力,并且它們在許多新舊基準測試中的表現優于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然而,他們容易產生幻覺,經常有偏見,并且可能被誘騙服務于邪惡的目的,突出了與其部署相關的復雜道德挑戰。
盡管 2022 年是私人 AI 投資十年來下降的第一年,但 AI 仍然是政策制定者、行業領導者、研究人員和公眾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政策制定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談論人工智能。將 AI 集成到其業務中的行業領導者正在看到切實的成本和收入收益。AI 出版物和合作的數量持續增加。公眾對 AI 以及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元素形成了更敏銳的看法。人工智能將繼續改進,并因此成為我們生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
鑒于這項技術的日益普及及其造成大規模破壞的潛力,我們都應該開始更加批判性地思考我們究竟希望如何開發和部署 AI。我們還應該詢問誰在部署它——正如我們的分析所示,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由一小部分私營部門參與者的行為來定義,而不是更廣泛的社會參與者。今年的 AI 指數描繪了迄今為止我們在 AI 方面的進展情況,以突出未來可能等待我們的東西。
10大要點
(1)工業界的競爭領先于學術界。直到2014年,最重要的機器學習模型都是由學術界發布的。從那時起,工業就接管了公司。在2022年,有32種重要的行業生產的機器學習模型,而學術界生產的只有3種。構建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系統越來越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機能力和金錢——與非營利組織和學術界相比,行業參與者天生擁有更多的資源。
(2)在傳統基準測試上的性能飽和度。人工智能繼續發布最先進的結果,但在許多基準測試上的同比改善仍然很少。此外,達到基準飽和度的速度也在增加。然而,新的、更全面的基準測試套件,如BIG-bench和HELM正在發布。
(3)人工智能既在幫助環境,也在損害環境。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系統會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根據 Luccioni 等人的數據,到 2022 年,BLOOM 的訓練所產生的碳排放比一名從紐約到舊金山的單程航空旅客排放的碳多 25 倍。盡管如此,像 BCOOLER 這樣的新強化學習模型表明,人工智能系統可用于優化能源使用。
(4)世界上最好的新科學家……人工智能嗎?人工智能模型開始迅速加速科學進步,并于2022年被用于幫助氫氣融合,提高基質操作的效率,并產生新的抗體。
(5)有關濫用人工智能的事件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根據追蹤人工智能道德濫用相關事件的AIAAIC數據庫,自2012年以來,人工智能事件和爭議的數量增加了26倍。2022年發生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一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投降的深度偽造視頻,以及美國監獄對囚犯使用電話監控技術。這一增長證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量增加,也意識到了濫用的可能性。
(6)幾乎所有美國工業部門對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技能的需求都在增加。在美國所有有數據的部門(農業、林業、漁業和狩獵除外),與ai相關的職位發布數量平均從2021年的1.7%增加到2022年的1.9%。美國的雇主正在越來越多地尋找具有艾滋病相關技能的工人。
(7)過去十年來,私人對人工智能的投資首次同比下降。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私人投資為919億美元,較2021年下降了26.7%。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融資事件總數以及新融資的人工智能公司數量也同樣減少。盡管如此,在過去十年中,人工智能投資大幅增加。2022年,私人對人工智能的投資數量是2013年的18倍。
(8)雖然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比例已經趨于穩定,但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仍在繼續領先。麥肯錫的年度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自2027年以來,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在2022年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盡管近年來已穩定在50%至60%之間。采用人工智能的組織報告稱,它們實現了有意義的成本下降和收入增加。
(9)決策者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正在上升。一項對127個國家立法記錄的人工智能指數分析顯示,通過成為法律的包含“人工智能”的法案數量從2016年的僅1項增加到2022年的37項。對81個國家關于人工智能的議會記錄的分析同樣顯示,自2016年以來,全球立法程序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次數增加了近6.5倍。
(10)中國公民是那些對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感覺最積極的人之一。美國人……并沒有那么多。在2022年IPSOS的一項調查中,78%的中國受訪者(受訪國家的比例最高)同意這一說法,即使用人工智能的產品和服務利大于弊的說法。在中國的受訪者之后,來自沙特阿拉伯(76%)和印度(71%)的受訪者對人工智能產品感到最為積極。只有35%的抽樣美國人(受調查比例最低的國家)認為,使用人工智能的產品和服務利大于弊。
如何引用本報告
Nestor Maslej、Loredana Fattorini、Erik Brynjolfsson、John Etchemendy、Katrina Ligett、Terah Lyons、James Manyika、Helen Ngo、Juan Carlos Niebles、Vanessa Parli、Yoav Shoham、Russell Wald、Jack Clark 和 Raymond Perrault,“2023 年人工智能指數 報告”,AI Index 指導委員會,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的 AI 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2023 年 4 月。
斯坦福大學的 AI Index 2023 年度報告已獲得 Attribution-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許可。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2
2025-04-07 12:11
2025-04-07 12:11
2025-04-07 12:09
2025-04-07 12:06
2025-04-07 12:05
2025-04-07 12:04
2025-04-07 12:02
2025-04-07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