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太強了,短期內離不開。意大利米蘭理工學院教授戰略與市場營銷、自2011年以來一直擔任該大學中國領土副校長的朱利亞諾·諾奇 (Giuliano Noci)教授認為,沒有中國,即使在一個多中心和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中,西方工業也不會走得太遠。現在,中國的COVID清零政策已經走到盡頭,這一點已經很明顯了。在中國市場中,北京是奧特萊斯(折扣和廉價產品)市場,在汽車、奢侈品、工業設備等行業占25%到40%。短期內工業回流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更廣泛的時間范圍內也不利于任何人。因此,尋找新的策略是極具當前面臨的極具挑戰的問題之一。
Jeongmin Seong,麥肯錫公司合伙人
根意大利工業和麥肯錫合伙人Jeongmin Seong的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必要性”,經濟、技術和商業脫鉤的理想和鼓勵維度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中期非常困難。因為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所扮演的角色是目標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個產品類別,從自動化到汽車零部件,再到占總數一半的奢侈品。另一方面,回流行動在紙面上很精彩,但在現實中并不那么明顯。如果想放棄一個提供非凡機會的市場是不現實的,那么重新定義龍之國的戰略是必要的。
在某些行業的銷售方面,“忽視中國市場意味著破產,例如汽車零部件行業,不僅是巴伐利亞州,還有意大利北部的所有相關行業”,Giuliano Noci 教授說。至于回流,即企業可以采取的行動來管理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過于集中的風險,它們非常有限。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相信會有部分回流現象,但他預計它們將主要是中小企業的行動。
在中國市場上,中國本土公司在幾乎所有行業以及中國以外的許多市場的市場份額和利潤方面與跨國公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重新思考中國戰略對所有公司來說都是必要的。
Giuliano Noci 和 Jeongmin Seong 還強調了在中國市場上進行業務的成功所需的一些關鍵因素。首先,公司需要在中國建立穩定的業務網絡,并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其次,他們需要了解中國市場的文化和消費者習慣,以便制定適當的市場營銷策略。最后,公司需要持續投資研發和創新,以保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的領先地位。
朱利亞諾·諾奇 (Giuliano Noci),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中國區副校長
在短期內,回流意大利工業可能是不切實際的,但企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并降低經營風險。例如,公司可以在中國之外尋找供應商和合作伙伴,以分散風險。此外,他們可以探索其他市場,例如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以獲得新的商業機會。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的另一項題為“全球流動:互聯世界中的紐帶”的研究實際上證實了諾奇關于回流的論點,強調沒有哪個地理區域是自給自足的。”每個地區總是至少進口一種制成品或所需資源的 25% 或更多。”Seong 解釋道。例如,中國是屬于不同價值鏈的多種商品的凈出口國,包括電子產品、低價金屬和化學品。同時,礦產和能源資源進口滿足中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需求。即使在它是凈出口國的行業,中國也經常從其他國家采購重要技術。例如,它占天然石墨開采和提煉的 80% 以上,但仍依賴其他國家提供對其加工必不可少的一些元素。與此同時,價值鏈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發展。雖然有些變得更加區域化甚至本地化,但其他一些繼續成為更頻繁貿易的焦點。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未來的價值鏈和流將因部門而異。
意大利企業如果放棄與中國的關系會面臨什么風險,中國在未來幾年將扮演什么角色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機遇依然巨大。“在汽車、奢侈品和工業設備等行業,中國占全球市場的 25% 到 40%。”Seong 說:”需要仔細考慮他們是否有能力離開中國。在日益多極化的世界中,中國確立了自己作為重要一極的地位:其 GDP 現在占全球總量的18%——相當于整個歐盟的份額僅次于美國(24%)。不僅如此:中國正在確立自己在人工智能和互聯互通等先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例如,在過去十年中,5G 電子設備已獲得 20% 至 40% 的全球市場份額,具體取決于產品。51%(按價值計算)的獨角獸,即價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前初創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創新的公司來自中國:2016 年這一比例為 19%。研發支出2016 年至 2021 年間,在財富 500 強指數中,最大的中國公司的增長速度是“非中國”公司的三倍。”
回流?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注定要保持全球貿易和生產中心之一的地位
經濟、技術和商業脫鉤?不可能,但我們需要重新考慮策略
此外,中國氣候轉型所需的大量投資可能代表著重要的商機。“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產品生產國之一,例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電池組件。”Seong 繼續說道。麥肯錫看的一個指標也是城市化:今天65%的中國人居住在城市,這一比例到2030年將上升到71%,到2050年將上升到80%。從2020年中國55個城市的平均收入在世界銀行高收入排名中(人均收入超過12695美元),根據麥肯錫的分析,到2030年,將有90個城市居住著40-50%的中國人口。如果這還不夠:中國是通往太平洋的門戶,太平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并且與位于東盟中心的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關系日益交織在一起。
后疫情時期留在中國(或不留在中國)的新策略
與此同時,中國在整個 2022 年都采取了零 Covid 政策來獲得權力,這損害了經濟的健康,但故事在不斷變化。” Covid清零 政策不僅已被放棄,而且我們還在意大利接待中國代表團。”Noci 說:”我期望在商業主題之外的是漸進但相當迅速的恢復正常。中國新年進行了一次強有力的測試,感動了數百人,因此有可能驗證中國系統的穩定性。只有最后一個與 Covid 相關的限制,它涉及旅游簽證,尚未授予,但我相信在共產黨三月會議后不久將再次授予。”總之,與中國再次開展業務的所有條件都已具備。
但如何行動?答案來自Seong:“跨國公司之間的績效差距正在擴大。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在中國表現最好的外國公司的表現甚至更好。與此同時,表現不佳的跨國公司的機會正在減少。”
有意大利制定在華戰略的跨國公司有四種行動方針:
更新承諾:保持強大的現場投資并在需要時增加資本投資。
有選擇地加速:選擇專注于中國最有前景的細分市場,并退出其他細分市場。
多元化:通過將資源重新分配到其他國家來優化在中國的運營。該策略在風險較高的行業尤其有效。
減少存在:減少在中國的存在以關注其他地方。
”當跨國公司決定走哪條或多條路時,他們必須準備好驗證他們在中國的存在如何影響對投資者的市場評估,以及他們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定位。”Seong 總結道:”許多跨國公司,尤其是那些選擇采取前兩個行動方案正在考慮通過在當地開展業務來降低與在中國開展業務相關的風險。世界被證實是緊密相連的,事實上,復原力隨著相互依存的增加而不是減少而得到加強。”
中國市場對意大利工業至關重要。雖然回流工業是不切實際的,但企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并降低經營風險。同時,企業需要建立穩定的業務網絡,并了解當地市場的文化和消費者習慣,以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