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商業發展的強大工具--因此也是經濟的強大工具。但是,亞洲、歐洲和美國是以什么目的來推動機器人研究的?概述。
世界各國都在投資機器人技術,以促進該技術在工業和社會應用方面的進一步發展。但是,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官方資助項目目前的目標是什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已經研究并公布了2023年更新報告 "世界機器人研發計劃 "的結果。
根據該報告,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國家--以工業機器人的年度安裝量來衡量--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以及歐盟,正在追求非常不同的研究和開發戰略。
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12月21日在北京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 "十四五 "規劃--該戰略側重于促進創新。其目標是使中國成為機器人技術和工業進步的世界領導者。在未來五年內,機器人技術是總共八個關鍵行業的一部分。智能機器人 "專項計劃的資金量為4350萬美元。正如IFR的最新統計年鑒 "世界機器人 "所顯示的那樣,中國在制造業中的機器人密度已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這使得中國在2021年處于世界第五位--2018年中國仍排名第20位(140臺)。
在日本,"新機器人戰略 "旨在使該國成為世界領先的機器人創新中心。日本政府已經為2022年撥出了超過9.305億美元的資金。關鍵部門是制造業(7780萬美元)、護理和醫藥(5500萬美元)、基礎設施(6.432億美元)和農業(6620萬美元)。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行動計劃包括自動駕駛、先進的航空技術或開發下一代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核心的綜合技術等項目。
根據 "登月研究和發展計劃",已經為機器人項目分配了4.4億美元的預算,這些項目將在2020年至2025年的五年內進行。根據IFR的統計年鑒 "世界機器人",日本是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2021年的供應量占全球總量的45%。
韓國第三個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旨在將機器人技術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產業來發展。韓國政府已經為 "2022年智能機器人實施計劃 "撥款1.722億美元。從2022年到2024年,已為 "特殊用途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全面測試平臺項目 "撥款741萬美元。IFR的統計年鑒 "世界機器人 "顯示,2021年我國每萬名員工擁有1000臺工業機器人,創歷史新高。這使韓國成為世界上機器人密度最高的國家。
歐洲地平線是歐盟的主要研究和創新框架計劃,預算為943.0億美元,為期七年(2021-2027)。其主要目標是。加強歐盟的科技基礎,促進歐洲的創新能力、競爭力和就業,以及解決公民優先關注的問題,以可持續的方式加強社會經濟模式和價值觀。歐盟委員會正在為2021-2022年機器人相關工作計劃提供總計1.985億美元的資金。
德國高科技戰略2025(HTS)是德國研究和創新計劃的第四版。德國政府將在2026年前每年提供約6900萬美元--五年的總預算為3.45億美元。作為《半邊天2025》的一部分,啟動了 "技術為人民服務 "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整個社會和工作領域的技術變革來造福于人。研究課題包括:數據眼鏡等數字輔助系統、人與機器人的協作、支持員工身體工作的外骨骼,但也包括使工作流程更加靈活或支持移動工作的解決方案。根據IFR的 "世界機器人 "報告,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機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四,每萬名員工擁有397臺。
美國的國家機器人計劃(NRI)由美國政府支持,為機器人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開發服務。2021年2月宣布的NRI 3.0計劃建立在以前的NRI計劃之上,旨在研究綜合機器人系統。美國政府在2021年以1400萬美元支持NRI 3.0基金。我們鼓勵學術界、工業界、政府、非營利組織和其他組織之間的合作。例如,美國宇航局的 "從月球到火星 "項目,其目的是在月球附近和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存在。這些項目旨在研究和開發技術,以顯著提高機器人能力,支持人類空間探索和科學任務。對于阿特米斯月球計劃,美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撥出350億美元的預算。IFR的《世界機器人統計年鑒》顯示,美國的機器人密度已從2020年的255臺增加到2021年的274臺。就工業機器人的年度安裝量而言,美國排名第三。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