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人物專訪
2022五一特輯·第一期
新車型裝配組長 廖必鍇
逐漸成長,技不壓身
2004年加入林德的廖必鍇,已經在林德工作接近18年了,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師傅”。他回憶,剛到公司的時候,作為一名最普通的新人員工他積極參與培訓,表現優秀。林德推行的“精益生產”措施,使得一線員工的智慧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通過不懈的學習,他將精益生產理念活學活用在日常工作中。
“林德公司對工作效率、工作環境的持續優化,消除了不必要的浪費和安全隱患,而更加舒適、更加高效的工作環境也讓我個人能力得到了提升。”
2014年,掌握了更多技能的廖必鍇轉到新車試裝配崗位,并在2018年的“金牌教練”評比中得到了第一名,成為了林德的簽約金牌培訓師。
從此之后,他的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新車試裝配,另一個則是對新員工的培訓。廖必鍇介紹,新車試裝配是指在新產品車型研發出來后,通過試制一部樣機,并將裝配過程中的工藝、可行性、難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反饋給設計部門來進行改進。而新員工培訓則需要帶領他們對安全生產、高效生產流程以及工作內容進行熟悉。
“作為一名從新員工開始一路摸爬滾打而來的老員工,我覺得能夠把我的工作經驗和如何能夠更加安全、高效作業的訣竅分享給新來的同事,是一項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內容。”
認真負責,樂于分享
在這兩大工作板塊中,試裝配板塊是一項必須立足實踐才能得出結論的工序。廖必鍇表示,要從事這一領域的工作,首先要對叉車裝配的各個環節都非常熟悉。
“我們必須了解一線員工是怎樣進行生產的,明白他們的工作習慣是什么樣的,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對他們來說不方便的工序環節并進行反饋。一旦我們這個環節輕易地把問題放了過去,不僅會對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甚至還會危及生產安全。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細致,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會出問題的點。”
廖必鍇還半開玩笑地說,這項工作是一項“得罪人”的活。
“我們往往要和設計部門的同事進行爭論,還要去和負責工藝的同事去交涉,讓他們對產品做進一步做提升來滿足新設計的要求。除此之外,試裝配環節的員工也要面對一線生產員工不理解的點。”
但即使如此,廖必鍇仍然任勞任怨,努力將工作做到最好。
“我們雖然經常會爭得面紅耳赤,但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將產品做到最完善,將各個環節都打磨得更加精細。”
而另一板塊的員工培訓,則來源于林德的一項革新策略。廖必鍇介紹,在最早的時候,新員工進入林德并沒有系統的工況培訓,只是熟悉了規章制度就被派到各個環節,在實踐中學習。現在,林德對新員工做工業系統認識的培訓,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讓新員工熟悉自身工作內容,并重點強調了安全生產規章和高效技巧,然后才能上崗。
“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提升了新員工對崗位的熟悉程度,可以保質保量且安全地開始工作。未來隨著培訓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新工人可以更快地被轉變為熟練工。”
展望未來,擁抱明天
談到對未來的期望,廖必鍇表示,林德一直致力于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水平,以吸引更多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加入,來完善我們的產品生產流程。
“以前倉庫內用人力或者叉車搬運,現在很多搬運線路都用上了林德自主生產的AGV搬運機器人,我們的工作環境也變得更好,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創造更多價值。”
未來,廖必鍇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和管理水平,用自身豐富的經驗和對工況的了解幫助新員工更好地完成叉車裝配任務。
“隨著企業對員工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提升,我與林德多年的緣分會進一步升華,一起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高效源于魅力科技”–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廈門,是林德物料搬運在亞洲的生產,銷售、服務及技術研發基地,現有5,000多名員工,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260個點。
多年來林德(中國)秉承用科技創造物流高效生產的經營理念,始終堅持以用戶為導向,根據用戶實際應用場景量身打造物超所值的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特別是在新能源、自動化及數字化這些新興領域,陸續推出了鋰電、氫燃料電池,AGV自動搬運機器人,數字化車隊管理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實現“從單點設備到萬物互聯”、“從產品到硬件+數字化/自動化+應用場景”的轉變,為用戶提供豐富、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
林德物料搬運系凱傲集團成員,世界叉車和倉儲車制造商,也是內部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歐洲叉車市場占有重要的份額。
2025-04-15 07:50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4
2025-04-14 15:01
2025-04-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