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GV網(www.xmydyc.com)援引外媒消息,雖然智能機器人有一天可能能夠與人類的靈巧和適應性相媲美,但它們仍然難以完成我們希望它們能夠完成的許多任務。雖然遙控機器人已經存在,但能夠通過自然的身體運動來控制它們,可以使體驗更加直觀。這對于開發實用的機器人外骨骼和假肢也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有可能創造出用戶控制機器人身體的沉浸式娛樂體驗。
雖然存在將人類運動轉化為機器人信號的解決方案,但它通常涉及使用用戶必須佩戴的繁瑣設備或復雜的計算機視覺系統。
現在,來自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柔性電子皮膚,里面裝滿了傳感器、無線發射器和微小的振動磁鐵,可以向用戶提供觸覺反饋。通過將這些貼片貼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如手、前臂或膝蓋上,該系統可以記錄用戶的運動,并將其傳輸給機器人設備。
該系統的傳感器依靠壓阻材料,其電阻在受到機械壓力時發生變化。這使它們能夠充當彎曲傳感器,因此當貼片貼在用戶的關節上時,電阻的變化與它被彎曲的角度相對應。這些傳感器通過銅線連接到一個中央微控制器,這些銅線以蛇形的方式上下擺動。這種 "之 "字形圖案使電線在被拉伸或彎曲時容易擴展,防止它們在壓力下斷裂。然后,來自傳感器的電壓信號被處理并通過藍牙傳輸,可以直接傳輸給附近的機器人設備或計算機,然后計算機可以通過本地網絡或互聯網傳遞這些信號。
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建立了一個反饋系統。同樣的壓阻式傳感器可以連接到機器人設備的各個部分,例如在指尖上,它們可以充當壓力傳感器。來自這些傳感器的信號被傳輸到電子皮膚,在那里它們被用來控制微小的磁鐵,這些磁鐵根據施加壓力的大小以不同的頻率振動。研究人員表明,控制機器人手的人類可以利用反饋來區分具有不同硬度的橡膠方塊。
重要的是,在直接通過藍牙操作時,反饋信號的響應時間低至4微秒,在本地Wi-Fi網絡上操作時僅為350微秒,這低于人類對觸覺刺激作出反應所需的550微秒。不過,通過互聯網傳輸信號導致的反應時間要長得多--在30至50毫秒之間。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表明,通過將不同配置的貼片與VR護目鏡的視覺反饋相結合,人類用戶可以用手指控制一輛遙控汽車,使用機械臂進行COVID拭子測試,甚至讓一個基本的仿人機器人行走、下蹲、清潔房間和幫助護理病人。
該系統在能夠用于現實世界之前仍需要微調。但是它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和整潔的設計表明,可以讓我們遠程控制機器人的柔性傳感器可能不會太遠了。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