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一場特別的“機器人總動員”在湛江金沙灣海域上演,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湛江)大賽在此正式啟動。在真實近海環境下進行水下機器人競技,21支入圍隊伍展開激烈角逐。
作為2021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的重要組成,本次湛江大賽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湛江市人民政府、鵬城實驗室聯合主辦,由大連理工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等承辦,湛江灣實驗室協辦。
真實近海水域競技
人工智能領域創新
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聚焦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戰略部署,助力國家強化科技創新體系頂層設計、促進人工智能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舉措。
此次大賽作為國際上唯一的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競技高端賽事,將科研成果同深遠海養殖產業有機結合,開啟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在水下機器人技術與裝備創新、培育領域內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促進區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下機器人也稱無人遙控潛水器,是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有限,水下機器人已成為開發海洋的重要工具。
本次賽事精準聚焦領域科技前沿和海洋經濟需求,設置專業賽和現場賽兩大賽道和水下通信、水下精準導航定位、水下目標探測、水下網箱清洗、網箱巡查及修補、海星抓捕六項賽題,較往屆更注重考核水下機器人在通信可靠性、導航精準性、智能探測識別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對參賽隊伍技術創新和裝備研發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戰。
經前期嚴格選拔,共有來自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深圳市無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企業的21支隊伍入圍,參賽隊伍總數量較上屆增加近三分之一,其中產業賽參賽隊伍共16支,較上一屆增加一倍。而現場賽裁判組由來自中國工程院、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競賽委員會、大連理工大學等單位權威人士組成。在賽道、賽題難度增大的同時,參賽規模擴大和裁判組組成也將顯著提升此次賽事水平。
院士專家等齊聚湛江
促進海洋科技交流發展
本次湛江大賽期間,還將舉行“基于聲光融合的水下機器人智能感知技術研討會”和湛江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國內相關領域著名院士、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等,將共同針對人工智能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尖端課題,共話智能科技新趨勢,共謀智能領域新合作,激發人工智能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科技研發潛力,賦能湛江乃至廣東成為創新人才、科技人才、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的新高地。同時,主辦方將組織有應用需求的企業、海洋監管機構等與水下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對接,促進水下機器人科研成果、新技術、新裝備服務海洋生產作業、勘測監管海洋環境等方面,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推動智能裝備技術創新
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湛江致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以建設湛江灣實驗室為龍頭打造湛江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高地,支撐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通過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智慧經濟”,將水下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與海洋“藍色糧倉”產業有機結合,實現海洋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2025-04-03 14:36
2025-04-03 14:34
2025-04-03 09:13
2025-04-03 09:10
2025-04-03 09:09
2025-04-03 09:04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9:03
2025-04-03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