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內部物流自動化經常是一個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在豐田(Toyota)的精實生產中,搬運是七大浪費之一,當然最好的情況是連搬運的情況都不要出現,但如果能先實現物料搬運的自動化,員工資源就能投入到具有更高價值的工作中。
直到現在,傳統工廠中廣泛使用的自動導引車系統(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仍是目前內部物流自動化常見的解決方案,但是近幾年可搭載機器手臂、具有導航功能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躍然于眼前,成為市場眾所討論的焦點。
從傳統AGV到AMR,可以看出的是,這種物流搬運設備的「車輛」屬性正被弱化,進而更加凸顯出「機器人」的屬性。從AGV到AMR,究竟帶來了哪些不同與進化?
簡單來說,雖然AGV和AMR都可以實現物料運輸,但其相似性也僅止步于此。AMR和AGV的區別在于,前者本身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可以通過感測器感知周圍環境變化并作出相應的決策,但后者通常只是一個大型的執行設備,一舉一動都依賴于中央控制系統的調度。
1、在這里我們整理了幾個AGV和AMR最常見的不同之處:
固定路線:通常AGV會透過在地面鋪設磁軌或色帶引導在固定路線上運行,不管停車、加減速、岔路都要靠埋設實體標簽來下達與接收指令,這對使用環境有很大的限制,并使得維護的成本提高。且AGV雖可以感應前方障礙物,但是無法繞行,因此通常只能直接停止,直至障礙被人為排除。
而與AGV不同的是,隨著自駕車導航技術逐漸成熟,AMR則可以透過光學雷達(LiDAR)或其他感測裝置,配合同步定位與地圖建構(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術,讓AMR在工廠中具備自主導航能力,這項功能就相當于一輛AMR中裝載著GPS。而這就好比AGV是運行于軌道的都會捷運系統,嚴格控管著進站、開門與停留的時間,而AMR則是能夠隨意前往任何地點的汽車,當設定目的后,便能透過導航產出最便捷的路徑。
2、應用范圍
AGV的車載智慧性較低,僅能服從中央控制系統的指令,通常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只能遵循一條固定路線(如果要改變路線則需要將設備與周邊更新),執行固定的運輸任務,這意味著其具體應用將非常有限。
但AMR 的靈活性高于AGV。AMR僅需透過簡單的軟件調整即可變更任務,通過機器人介面進行控制,或使用針對多臺機器人的機器人車隊控制軟件進行配置,該控制軟件能對指令自動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還可以根據位置和適用性,選擇最適用于某項給定任務的機器人。
3、適用于傳統的商業模式
在現代制造業環境下,如果需要對產品或生產線進行變更,以軟件為基礎的AMR所呈現出的靈活與彈性,在現代制造業環境下尤為重要。試想,如果需要移動工作站,或添加新的生產程序或制程,AMR可以迅速上傳新的建筑物地圖,或在現場對AMR重新進行繪制地圖,使其能夠立即執行新的任務,而無需如AGV限制于固定的基礎設施。
但在應用時,考慮功能的實用性仍然重要。雖然AMR有很多優勢,但是和傳統AGV對比之下單機成本略高,如果應用場景單一,或是簡單短程點到點運輸,AGV仍值得考慮;如果應用場景對自動化、無人化要求較高,那么AMR或許更有優勢。在AGV與AMR的選擇之間,與其說是競爭,不如說是互補關系,AMR的進化為運輸載具開創更多可能性,填補了那些不適合傳統AGV應用的場景。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