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架旋轉,請注意避讓……”身披橘黃色外衣的AGV智能機器人收到主機發出的指令后,迅速鎖定位置,在二維碼鋪就的“軌道”上靈活移動,將零件運送到指定出庫點,工作人員完成出庫掃碼后AGV自動歸位,等待執行下一次任務,整個過程用時不到兩分鐘。
中山嘉明智能倉儲內的智能機器人(如圖)正在工作,工作人員在一旁觀看。王云攝
近日,記者在中山嘉明電力有限公司智慧倉庫看到的這款“黑科技”,是該公司在資產管理升級、智能化建設過程中作出的新突破。有了它的運轉,倉庫人員可以充分利用“云技術”對物資進行系統管理,形成電力物資倉儲“一本賬”。倉庫物資每天高效揀選,實現自動化動態管理,解決了電力倉儲物資利用不充分及人力勞動強度大等行業痛點,從而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的目的。
■傳統人工分揀效率低
中山嘉明電廠裝機容量216萬千瓦,年發電能力120億度,年消納海上天然氣能力約24億方,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電廠之一。
作為電廠安全生產重要支撐的倉儲管理,2019年前一直停留在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智慧化轉型”的需求。
“傳統的貨架式存儲,庫容利用率低,不方便集中管理,十分耗費人力物力。”中山嘉明智能倉儲高級主管莫文珍表示,發電用物資大到數百公斤的主機軸承,小到指甲大小元器件,品種繁多,使用周期各異,傳統倉儲管理無法實現管理信息同步、協同,業務高峰期揀選和調配難度進一步放大,更不用說利用大數據分析支持生產經營決策,無法匹配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
在中山嘉明工作超過20年的曾德強深有感受。他說,昔日“人找貨”,工作人員都是拿著紙質單據指引,穿梭在“貨架叢”中尋找,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時間全耽誤在“找”的功夫上,“這還是在能找到的情況下,遇上找不到的時候,只能把工作停下來,等采購補貨。”現在,辦公室“一鍵下單”,人還沒走到倉庫,貨就已經備齊了。
■智能化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
為加速電力倉儲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從2019年開始,中山嘉明把握趨勢,探索可替代傳統人工揀選、搬運的智能倉儲模式,著手改進平面倉庫庫容率利用不高、物資管控鏈條各環節協同落后的問題。
在業內幾乎沒有能夠借鑒經驗的處境下,中山嘉明反復調研、開發、試驗,持續攻堅一年有余,又經過半年的完善,在今年7月,成功構建了可復制推廣的電力物資智能倉儲生態體系。智能倉儲解決了以往難以克服的諸多痛點,其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將“人找貨”的模式變為了“貨找人”,自動分揀送貨,取貨后貨架自動歸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據介紹,在實現實時高效揀選的背后,中山嘉明搭建了一張立體的數據網絡,配合數字化系統和自動搬運裝置,對AGV進行調度和監控,可實現所有物料從入庫到出庫的自動流轉和數據監控,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輸出格式化報表供管理者參考。
自運營以來,有工作人員作了對比,傳統模式下一個倉庫起碼需要10人以上團隊維持管理,一次配送揀選需要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如今,2臺AGV機器人就可以覆蓋215個貨架、9800項物資高效揀選工作,2分鐘內就可以滿足各部門的日常需求及緊急需求,倉儲資源利用效率比以前提升了2倍以上,管理效率提升了3成。
莫文珍表示,下一步,中山嘉明計劃將智能倉儲管理系統與EMP和SAP兩套漢字說明系統互聯互通,依靠大數據分析,力爭將系統內各天然氣電廠“數據孤島”相互連接,實現聯儲共備,助力電力板塊智慧化轉型,為中山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能源支持。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