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記者在一間實驗室里看到,一個高約1.7米、重約20斤,從上至下有6個關節、10多個傳感器的黑色“鎧甲”,十分吸引眼球??蒲腥藛T示范背上“鎧甲”,給雙腿加上電動支架,人秒變大力士,背負百斤重物也似輕松踱步——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機器人總體部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
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機器人總體部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樣機
“外骨骼機器人其實就是‘穿在人身上’的機器人,是一款智能仿生、單人操作的攜行助力系統。通過分布在外骨骼上的傳感器預測穿戴者的運動意圖,與人一起協同行走,能夠增加人的負重能力,搬移托舉能力,輔助人體運動機能康復?!辟F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第四研發部部長強利剛介紹說。
2017年6月,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組建了貴州省唯一一個以外骨骼及自動化智能裝備為研發核心的團隊。
“研發‘外骨骼機器人’并不容易,整個‘外骨骼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在我們準備開始這個項目的時候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的參考,只能通過自己對外骨骼功能的理解,來一步一步地搭建完整的系統平臺和核心算法?!闭劶瓣P于“外骨骼機器人”研發技術的專利問題,強利剛說都是從零開始?!皺C械設計、電動設計、軟件以及算法等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
研發好的外骨骼機器人要進行多次試驗
為了驗證外骨骼在復雜路況下的適應性,團隊還需要經常去貴州山地進行測試。有一次,在測試過程中,設計員宋定安在穿著外骨骼爬山時,腳下意外踩空,引起了傳感器采集數據異常?!跋到y死機了。這對研發的團隊也是一個啟發,因為都是設想穿戴者處于正常行走,卻沒有想到腳下會發生意外?!睘榱藦驮@個故障,測試團隊打著手電筒,在山上一直工作分析到天黑,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
“貴州獨特的山地地形非常適合外骨骼測試,我們的產品不能出現任何失誤,每一個研發人員都要親自穿上設備測試,確保裝備在復雜地形下萬無一失?!痹O計員肖陶康說,每次測試他至少需要負重50斤重的貨物,進行單次5公里的步行測試,到達規定里程后,再脫下裝備交由其他同事繼續測試,且每次還要爬坡上坎。只要遇到技術難題,他們就會不斷設計,測試,重復又重復,不間斷行走上百公里。
經過刻苦攻關,2018年底,第一個擁有航天控制“基因”的機器人誕生了。
李林向記者展示穿戴好的外骨骼機器人
“背上背帶,將卡扣固定在腰間,下肢護板分別與大小腿固定,開機運行,6個小時沒問題!”設計員李林穿上這套裝備,從貨架上背了一件重達60公斤的沙袋,毫不費力,行走起來非常輕松。
“穿上這套裝備特別省勁兒,擁有超越正常人的支撐力,搬重物也沒有什么重壓感,走起路來像支配自己的骨骼一樣,戰斗力爆棚!”李林說,這是他第一次試穿這樣的設備。
“我們可以設想,未來的某一天,如果配備了這款‘神器’,消防戰士可輕松地背負著消防裝備,在火災救援中營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員;搬運工人運送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商品去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就可以減少工人的體力損耗,減少職業病發生……實際上,只要是需要人的四肢出力的工作,都可以考慮用外骨骼技術來輔助支撐和助力。”李林表示。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