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一行來到華為團泊洼智能制造園區,實地考察5G技術在手機智能制造生產線上的應用。
自2019年底,華為開始探索5G+智能制造的應用,經過近2年時間,完成多種業務場景的測試驗證及產線上38種工業協議的對接,5G應用的整體系統可靠性達到了99.99%,滿足工廠工業生產的標準和要求。以團泊洼園區的標桿車間為例,從規模上線運行至今,整體5G應用保持穩定,收益明顯,助力產線平均每28.5秒產出一臺Mate40 Pro手機,單條線日產2400臺。
5G+柔性制造——56萬米網線被“剪辮子”
華為5G智能制造標桿產線利用5G行業虛擬專網幫助生產線實現了設備的“剪辮子”。5G網絡的使用可以為整棟樓節省約56萬米的網線。在節省大量成本的同時,產線設備可以靈活接入網絡,快速組裝,產品升級換代帶來的產線調整周期從原來的1周縮短為2天,大幅降低調整難度、減少停工所帶來的產能損失。
5G+智能AGV物流——跨區跨樓層運行0故障
整個工廠的物料、半成品、成品的運輸采用AGV完成,做到云端協同、持續在線,每個運輸環節都能按要求準時到達。整個車間40臺AGV 接入5G行業虛擬專網調度后,避免了原有接入Wifi網絡時跨AP、跨樓層的概率性掉話現象,跨區跨樓層運行0故障,狀態穩定,大大提高了物流周轉效率。
5G+邊緣AI質檢——精度高、效率高,全程只需1.5秒
在機器視覺質檢場景中,基于5G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連通MEC上的AI超級算力,有效地將AI質檢導入到了產線的每一臺質檢設備。這節省了原有的本地質檢模式需要配備的工控機算力卡,使每個標準車間節省投資約300萬元,同時結合華為自主研發的質檢AI算法,也大幅提升了檢測能力和檢測效率。以點膠質檢環節為例,從拍照上傳至云端,到AI完成質檢并下達指令給產線質檢設備執行操作,全程只需要1.5秒,提升了質檢效率,進而提升了整個產線的生產效率。
5G助力設備數字化網聯,100多工序實現數字化精益管理
華為5G智能制造標桿產線通過在每條產線上部署的103個5G 數據傳輸終端,實現生產設備與云端管理系統的互聯,讓生產設備“開口說話”,讓零部件“自尋其路”。幫助全流程100多個工序通過MES+5G實現云連接,打通了OT系統和IT系統,將產品的工程數據、工藝參數、訂單信息可視化到每一個工位上,進行系統化的過程管理,助力實現數字化的精益管理。
華為公司通過5G應用實踐,解決了制造行業設備連接率低、產線部署不靈活、人工成本高等痛點,破解了庫存與需求、質量與效率、定制化和規?;拿?,體現出5G對垂直行業的業務改造及重構的賦能作用,推動工廠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化。未來伴隨著5G融合定位、移動加載等技術的持續成熟,制造企業少人化、智能化探索將持續深入。5G等新型信息技術將推動企業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激發企業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