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正在共同驅動全球工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乘著這股東風,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德研究院)深入智能制造發展,與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合力打造柔性化生產,實現內部物流環節的智能化。六臺可負載100公斤的MiR100機器人為研究院的展示中心和培訓中心服務。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簡稱:MiR)是丹麥發展最快的機器人制造商及移動機器人全球市場領導者,是釋放內部物流效率潛能的行家里手。此次強強聯手不僅助力中德研究院實現人機協作的智能制造布局,也將使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安全可靠、智能靈活、適配性強、易于使用等優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無需固定軌道,以靈活性打造真正的柔性化生產
中德研究院致力于研發、孵化、推廣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在選品初期,就對于打造柔性化、個性化的生產線中德研究院提出較高的要求,MiR就此進入其視野。
柔性化生產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移動方案的柔性化。為了打破工站之間的剛性連接,無需事先鋪設固定軌道的MiR100機器人為生產線的部署提供了出色的靈活性。
在中德研究院展示與培訓的工作現場,六臺MiR100機器人與CNC(加工中心)配合,嵌入其工業移動協作分揀系統,展示和培訓產品的上下料、轉移運輸等環節。MiR100友好的用戶界面可實現小批量、多次靈活運輸的展示,讓操作編程更容易。
在實際工作中,機床上下料對移動系統的定位精度有較高的要求,而MiR100機器人以絕佳的穩定性和敏捷度滿足了移動運輸需求,整個產線的布局更靈活,加工路線也更為多樣化。用于技術展示與培訓的設備需要符合一個剛性要求——每平方米承重應控制在300公斤以內,并提供輕便靈活的設備協助。
中德研究院運營總監周一介紹說:“經過基礎測試和MiR前期培訓,我們最終選定投用六臺MiR100機器人分別服務于展示與培訓兩大功能。”
多重傳感系統,保障安全的內部物流環節
中德研究院展示與培訓中心負責人劉軒表示:“展示中心和培訓中心承載著對外展示智能制造方案及人員技術培訓的功能,由于預計接待訪客量大,且工作環境需要人與機器人在同一場景協同工作,因此高安全性成為其內部物流運輸優化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MiR自主移動機器人搭配UR協作機器臂的復合型協作機器人的高安全性為創造安全的展示和培訓流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培訓中心,MiR100機器人與UR機械臂緊密協作,流暢的完成每個站點的裝卸工作和物料運輸。高度靈活,不受地點和工作空間的限制,可提高適應性和效率。復合協作機器人協同安全操作,可以在動態環境中與工人順利配合工作。
在中德研究院的展示中心,MiR100機器人與UR機械手密切配合,依賴多重傳感器安全系統并通過規劃算法主動預測、識別路況,及時避障,從而實時微調行駛路線,完成各個工站的上下料和物料轉移工作。此外, MiR100機器人與過往人員、叉車在動態環境下保持相對安全的距離,有效規避生產及內部運輸方面的安全隱患,保障工作人員免受意外傷害。
促成此次合作的拓德科技相關負責人也對MiR機器人的安全性表示贊許:“MiR安全性有多重傳感器系統予以保障。我們在現場體驗了移動操作,感受還是很不錯的。得益于良好的安全性,MiR機器人能夠與工作人員混合工作。”
2025-04-21 12:16
2025-04-21 12:16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3
2025-04-21 12:13
2025-04-21 12:12
2025-04-21 12:11
2025-04-21 12:10
2025-04-21 12:09
2025-04-21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