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動批”變身金科新區核心區。圖為新動力金融科技大廈內景。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曹政 孫奇茹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智能制造……北京“兩區”建設一個個大項目所瞄準的關鍵領域,也將是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的一張張“王牌”。
大國首都,自當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頻共振,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同向發力。北京“兩區”建設全面啟動以來,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加速匯聚,為北京產業變革添上了新引擎,助推重點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
攻堅前沿,創新迸發硬核動力
“以核之力解決民生之痛”——去年12月,乘著“兩區”建設的東風,56歲的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究院原副院長夏海鴻,帶著這樣的愿景在中關村科學城開始創業。
傳統的放射治療需要通過X射線等光子束放射損傷腫瘤組織,但很容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誤傷腫瘤周圍的正常細胞;近幾年興起的質子治療技術則可以“分清敵我”,極大降低毒副作用。不過,質子治療所需的核心組件——醫用質子加速器目前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這正是夏海鴻要攻下的難題。他在海淀成立的核力同創公司,致力于實現醫用核加速器和同位素的國產化替代,“預計1到2年后,我們的醫用核加速器樣機就將完成。”
“打造一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是我們集成電路產業領域企業的共同愿景!”幾天前,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的奠基儀式上,創新中心董事長張昕有些激動。這處創新中心將就近為集成電路企業提供裝備驗證、設備驗證、材料驗證、新工藝研發等重要配套服務,肩負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重任。
集成電路的部分環節是我國受制于人的短板,也是北京“兩區”建設中不斷發力攻克的關鍵領域。“4000億總投資額中,集成電路領域就超過2000億。”今年立春,經開區集中簽約129個“兩區”建設項目。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簽約項目中有不少都是像集成電路項目一樣,承擔國家重要戰略,填補國內空白,解決關鍵技術難題。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最為聚集的城市之一,北京擁有全國一半的兩院院士、一半的頂尖學科、三分之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如何讓這些資源迸發出創新優勢、破解核心技術難題?北京應有所作為,也必將大有可為。在“兩區”建設科技創新領域,本市已一次性推出包括支持高校院所強化內部技術轉移機構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和科技基礎設施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在內的15項創新舉措,破解科技創新的痛點與難點。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