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三月,正是踏春的好時節,可天氣的好壞卻總是無法預測。幸而人類對于“意料之外”早有準備——各種“定格”不僅讓人類留住了某一瞬間的美好,也給予了我們在未來不斷回憶與感悟的機會。從文字、繪畫、專業攝影到手機攝影,人類定格美的方法愈加豐富、便捷。在暫時不能外出賞春的日子里,不如先從往日的定格中捕捉一些美好吧。
語言和文字,將人類與動物、文明與野蠻區別開來。從泥板、陶器、甲骨到紙張,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人類,懷著對美好的共同向往,用文字記錄感悟。面對春日美景多綺麗,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汪洋浩蕩的詩篇和書跡,將美好定格于一撇一捺方寸之間。
書寫美:蘇軾·《洞庭春色賦》
“裊裊兮春風,泛天宇兮清閑。吹洞庭之白浪,漲北渚之蒼灣?!?/p>
賞析蘇軾文筆豪放暢達,筆意雄勁瑰麗的《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二賦,一幅攜佳人游覽,清風吹拂鬢發的嶺南春色長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從洞穴墻壁上出現第一筆涂鴉開始,繪畫就成了人類記錄生活和美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論是縱橫揮毫的水墨寫意,還是巧密精細的工筆畫,妙筆之下流淌出的都是一幅幅關于美的定格。
描繪美:展子虔·《游春圖》
展子虔所作《游春圖》,將春光明媚時節踏青的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或騎馬,或步行,或游船,沿途欣賞青山綠水,花團錦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在筆墨暈染之間。
科技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的影響是多維度的,當法國人達蓋爾用世界上第一臺相機拍出第一張照片,攝影這種更具客觀性、記錄真實的方式,成為了時間的注腳,賦予人類全新的體驗。
拍攝美:復古膠片定格美麗時光
如達蓋爾所說:“我們當中有誰不想揭開未來的帷幕,看一看今后的世紀里,我們這門科學發展的前景和奧秘呢?在廣闊而豐富的光學領域,新世紀將會帶來什么樣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呢?”
當越來越多的創新技術被應用,記錄美的方式還將有怎樣的變革?
透過流傳千古的書跡、繪畫和攝影作品,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感受前人所見之美。而如今,憑借隨時隨地都可以拍攝記錄的便利優勢,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定格美的新寵兒。
為了讓大家拍出更好的照片,曠視將AI算法融入到了手機攝影中,提出“AI重新定義光感知”的創新理念并不斷求索。曠視的超畫質技術,在尊重畫面內容的同時,又賦予畫面超越基礎畫質的美學提升。
曠視超畫質技術:讓每一刻更美
其中,高動態范圍HDR能夠在拍攝夜景時讓畫面擁有層次感,實現“五彩斑斕的黑”;降噪技術能夠在提升畫質的同時清晰表現細節;圖像增強技術能夠智能地給圖片“劃重點”,突出想要強調的部分。在曠視的“魔鬼訓練”下,超畫質技術正一步步拓寬手機攝影的邊界。
人類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記錄的方式卻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手機攝影以更簡單和更真實的方式將美麗定格;曠視通過技術賦能,將繼續為手機攝影帶來更多可能。
待到風和日麗時用搭載曠視超畫質技術的智能手機一起記錄春日美景吧!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