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電器九天中樞數字平臺總架構師葛皓向我們講解了“零點制造”的概念,以及“九天中樞數字平臺”的設計理念,CMO葉丹芃著重講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烹飪鏈”,聽完之后我是比較有感觸的。
零點制造與智能制造是完全不一樣的,是高于智能制造的工業4.0模式。
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把制造、用戶、產品融合連接,真正意義上實現“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系統融合。
“企業競爭是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而資源配置的核心在于科學、高效和精準的決策,這一決策越來越依賴于數據的自動流動——把正確的數據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機器。這一過程的根本變化,是由數據指揮人和機器。
零點制造,以“零排放、零庫存、零距離”為愿景,通過科學、高效和精準的決策 ,將用戶端、市場端、研發端、制造端全業務流程無縫集成 ,實現以數據為核心,驅動人與設備,達成資源配置效率的極致優化,大幅提高周轉效率,實現顯著的降本增效。
在原有智能制造基礎上,老板電器未來工廠達到顯著的“降本增效”成果:產品質量提升至99%,生產效率提升45%,產品研制周期縮短48%,生產成本降低21%,運營成本下降15%。
在對智能制造的理解與踐行上,老板電器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系統的建設跟企業的使命愿景、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結合在了一起。
老板電器始終認為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創造價值,是公司智能制造發展的前提,用戶是起點,也是終點,智能制造以及未來工廠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創造人類對廚房生活的一切美好向往。
基于這樣的理念,老板電器打造了領先行業的九天中樞數字平臺,以用戶為核心,數字驅動業務為基礎,融合5G、工業互聯、AI算法等技術,真正意義上實現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系統融合,實現了市場與用戶零距離,研發與用戶零距離,制造與用戶零距離。
老板電器的進化:從1.0到4.0
老板電器的智慧化無人工廠并非一蹴而就,中間經歷了制造1.0時代、2.0時代、3.0時代,今天已經迎來了制造的4.0時代。
1.0時代可以稱之為“孤島設備”時代,此時主要是“純手工”作業,人與設備點對點、互相沒有交互,設備本身不產生數據,數據的形成只是簡單統計。
2.0時代為“數字設備”時代,此時開始進行了“自動化”初步嘗試(包括行業第一條薩瓦尼尼生產線),信息化逐步深化(全面推廣ERP的應用,PDM、SRM陸續上線),各系統單向交互,但生產過程的業務未進行在線化。特點為:設備開始有些參數設置和數據自動生成,數據、人、設備有了初步交互,數據開始傳遞、形成鏈接并去初步驅動人、設備。
3.0時代,也是“智能工廠”時代。以MES為核心,實現了生產過程業務數據化、設備的單向交互、與其它系統之間進行單點的數據對接。此時的智能制造的特點為:MES打通底層設備和ERP等,人與設備之間互驅動,但系統間無法無縫鏈接,不同線體間無法高效協同,不同業務數據間無法自主串聯。
“4.0無人工廠”時代,老板電器通過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數據算法的融合,實現以數據為核心,驅動人與設備。
通過建立高效協同的計劃體系,拉通銷售計劃、要貨計劃、生產計劃、采購計劃和發貨計劃,實現生產倉、物流倉、渠道倉的三倉統一,大幅提高周轉效率,降低公司整體經營成本。零點制造正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
很多工廠實現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但其實沒有實現“九天中樞數字平臺”這樣以用戶為中心的完整閉環。
為什么做不到?除了理念上的不足之外,技術條件也是一方面。主要有三點:
1、 軟件層面。以前云服務軟件層面不夠完善,無法實現數據的管理和應用,無法把銷售、生產、研發和用戶側的數據融合。主要是SaaS層和PaaS層的軟件種類不夠多,功能不夠完善。
如今,借助云服務和基于云的各種軟件,老板電器已經能夠實現售前、研發、采購、制造、物流、銷售以及用戶側的數據采集和標準化。實現全流程的數據驅動,這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2、 硬件層面。以前存在物聯網模組太貴,通信標準不統一,網絡覆蓋少的問題。這幾個問題都在快速解決。尤其模組這幾年出貨量上去后,價格開始大幅下降,廚電產品也能裝上物聯網模組和傳感器了,用戶側的數據能夠自動、批量的接入“九天中樞數字平臺”。而在以前,這些數據要靠問卷調查來獲取,頻率低而且樣本不夠大。
無人駕駛技術引入后,生產線上的物料搬運也不需要工人了。
3、 AI和數字化。5G智能映射,數字孿生都是新技術。再加上AI的助力,“九天中樞數字平臺”可以自行分析處理各種數據,甚至進行一些決策。
我們看到新技術從提出到落地的周期在縮短,這個趨勢在未來將會越來越明顯。
2020年初,我國首次提出“新基建”的概念,2021年初老板電器憑借“九天中樞數字平臺”的支撐實現“零點制造”。
老板電器工廠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制造業的升級。如今我們的工廠終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烹飪鏈”
交流過程中公司多位高管都反復提到“以用戶為中心”,我相信這是公司經營理念的核心,從經營上講說明企業始終抓住主要矛盾不放,一個2C的企業,用戶就是中心。
用戶是企業一切行為的起點和落點,而產品是最重要的載體。秉承這一點,在面對競爭和困難時,企業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
公司沒有著重講某款產品,而是著重介紹了一個新概念“數字烹飪鏈”,“老板”做產品的出發點,不局限于產品的功能,而是從“烹飪”的大視角理解用戶需求,滿足甚至超越用戶需求。
傳統的智能化主要是硬件、軟件兩個層面的智能化發展,硬件的智能化是靜態的,單向的,沒有產生數據的沉淀,起到的作用是可以讓機器真正的替代人,但是真正產生更有想象空間和價值的是軟件的智能化,因為它可以實現更動態,更雙向的數據的沉淀,讓產品變的越來越聰明,在這個過程中讓機器不僅僅是替代人,更多是賦能人。
老板電器數字烹飪鏈,是以中式烹飪曲線為核心,通過在烹飪場景中記錄、收集、反饋、沉淀海量數據,形成豐富的用戶數據標簽,以精準指導產品規劃、產品開發、精準營銷、精準服務和精準制造,實現市場與用戶零距離、研發與用戶零距離、制造與用戶零距離。
這與老板電器智能化的發展邏輯和價值觀一脈相承,“用數字化解決中式烹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讓產品更好賦能烹飪而不是替代烹飪,從而激發烹飪創造力”。
老板很關注如何教年輕人做菜,提升年輕人的烹飪熱情,所以推出了中式烹飪學院,在產品中集成了“中式烹飪曲線”:烹飪的溫度、時間標準化。選擇模式后時間和溫度由設備控制,用戶要做的就是加料,翻炒這些動作。“老板”還請來了不同菜系的八大宗師,“教”用戶做硬菜,把大師們烹飪過程中的數據收集起來,指導烹飪模式的設計。以前的廚房家電,烹飪模式是“煮粥”、“炒菜”這種大類功能,而在“老板”的新產品中,功能模塊細到具體菜品,比如剁椒魚頭。
把菜譜兒集成到了電器中,這在行業里是首創。能做到這些,背后是公司對數字化的精準理解。在老板電器的眼里,智能家居的軟件數字化有不同的階段。
在數字化的第一個階段,硬件鏈接的是外部成熟內容,比如某APP上的菜譜兒,但用戶基本只能查看;第二個階段鏈接的是更匹配硬件的原生定制內容,菜譜是硬件綁定關系,硬件能夠適配菜譜,做出來的口味跟餐廳里差不多;第三個階段是情緒化個性內容,產品會更懂用戶,跟用戶建立聯系。
家電的智能化也分三個階段:單機智能階段;場景化智能階段;跨場景化智能階段。
什么是跨場景智能?舉個例子,華為是公司的合作伙伴,華為的智能健康設備和公司的廚房電器連接后,系統會根據華為設備上采集的健康數據,為用戶建議合適的菜譜,尤其是那些對飲食有特殊要求的用戶,比如健身減脂、高血壓、高血糖的用戶。
其實這個案例不止體現了跨場景智能,也體現了和用戶的溝通。在未來,你的智能助手可能真的能像科幻電影里那樣,幫你安排好各種生活瑣事。
這場智能化的變革要持續多久,我們不知道。但這一天終將會到來,而在烹飪領域的變革中,老板電器這樣有追求的企業是不會缺席的,因為他們的愿景就是“成為引領烹飪生活變革的世界頂尖百年企業”。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49
2025-02-26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