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僅讓大眾切實認識到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價值,也推動各界重新評估改革生產方式的緊迫性。
十月底,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文,提出實施機器人及智能設備推廣計劃,加快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推廣應用。對企業而言,引入合適的人機協作解決方案,提升效益和穩定性,已是大勢所趨。
政策、資本和輿論的共同關注下,早就頗受關注機器人自動化概念被進一步推向臺前。然而,2014年前后機器人產業泡沫的前車之鑒還歷歷在目,這波新熱度究竟是跟風造噱頭,還是有真本事呢?恰逢“雙11”,我們不妨將電商倉儲物流機器人作為標本探究一番。
起勢:亞馬遜7.75億美元收了家倉儲機器人公司
2012年3月,亞馬遜宣布以7.75億美金現金收購一家名叫Kiva Systems的公司,將其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自動牽引車)產品引入亞馬遜的倉庫網絡。
亞馬遜倉庫中工作的Kiva機器人簡單來說,AGV是一種能通過電磁軌道、二維碼等導航方式,沿著規定導航路徑行走的機器人小車。這類機器人早期主要被應用在生產制造領域,豐田、大眾等全球主要汽車廠都在制造和裝配線上廣泛使用AGV。有了老大哥兼風向標亞馬遜的“加持”,AGV概念迅速火遍電商物流圈。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海柔創新、新松、快倉、極智嘉等新兵老將爭相入局。根據極客公園的報道,截至2018年底,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共出現了50余家倉儲AGV企業。事實上,大約正是在2018年前后,歐美業界開始重新評估AGV在電商倉儲領域的普遍適用性。經過數年的驗證,大家發現,AGV的靈活程度似乎無法適應電商業務量的脈沖式波動——因為倉庫中每增加一臺AGV,都必須對環境做出重新布置。重度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疊加成本使得其回本周期遭受考驗。在亞洲市場,電商倉儲AGV也經歷水土不服。例如,亞洲客戶普遍非常重視倉庫的有效使用面積,而AGV所需的二維碼、軌道等導航指引,以及其固定的移動軌跡,都不利于倉儲面積利用率的提升。
亞洲地區倉庫通道普遍狹窄,體積較大的機器人無法運轉此外,東南亞許多國家本就是原料和生產大國,本土電商從生產到銷售之間的流程比較短。不同于歐美等進口大國,東南亞的電商倉庫并沒有過多的存儲需求,而是以分發中心、揀選中心占主流。因此,擅長物料搬運的AGV似乎陷入無用武之地的窘境。于是,在此后的幾年間,另一種機器人類型逐漸取代AGV,頻繁出現在電商倉儲物流的討論中,它就是AMR。
進化:當機器人像無人駕駛汽車一樣自主移動
AMR全稱為autonomous mobile robots(自主移動機器人)。盡管都以字母“A”開頭,但AGV是“自動牽引”、AMR是“自主移動”,可見兩者有著本質區別。依靠視覺感知和AI算法,AMR的核心價值在于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并快速做出適當反應。如同無人駕駛汽車,根據路況隨時調整路線。在倉庫環境中,AMR就像一個精準度超高的“超人”,自主、靈活地與人類伙伴進行協作。
Locus Robotics的倉儲AMR產品以揀貨AMR為例。機器人收到訂單后,會即刻根據各商品所在倉位規劃出最優路線,“行走”到相應位置后,提示該片區的工作人員將商品放入料箱,再移動至下個揀貨點,直到整單揀選完成并輸送至打包臺。而且,每趟行程可以揀取多個訂單。如此一來,工作人員只需在各自負責的片區內配合裝載或打包商品,由AMR來打通從訂單獲取到打包的效率,實現訂單到人的自動化。有趣的是,上文提到的Kiva Systems的早期團隊中,分離出當下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兩個倉儲AMR品牌:Locus Robotics和6 River Systems。后者在2019年被電商巨頭Shopify以4.5億美元收購。國內則有靈動科技、以及在海外市場風生水起的Syrius炬星等專注AMR的企業誕生。此外,大量傳統物流AGV玩家也紛紛向AMR轉型。
Syrius炬星與日本三菱商合作的AMR開放實驗室根據權威數據機構Interact Analysis的報告,2019年全球AMR行業總營收為7.49億美元,同比上升70%;即使在被疫情陰影籠罩的2020年,年增長率也預計將達到45%,讓外界對其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頗為關注。
未來:多產品形態服務細分場景,邁向自動化閉環
盡管未來可期,但不容忽視的是,AMR整體上仍處于早期落地階段。在揀選、出入庫等電商倉儲物流的細分場景中,我們已看到部分經過商業化驗證的解決方案,但仍未形成成熟的全場景產品閉環。毫無疑問,針對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先聚焦細分場景做精細化打磨,再考慮平臺化擴張,是最踏實可靠的路徑。即便在成長自AGV時代的企業中,我們既看到依然專注做箱式倉儲機器人的海柔創新,也看到注重打造產品矩陣的極智嘉。
反觀仍有大片留白待探索的電商倉儲AMR市場,企業能否盡快跑通客戶痛點和產品體驗、核心技術能否快速移植并實現產品平臺化,必將是決定下一步競爭格局的關鍵。我們由衷希望,相信科技價值的人們,能夠帶著敬畏心和專注力穩健前行,勿讓新生產方式成為資本游戲的籌碼。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