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指通過 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 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
物聯網的出現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必然
在古時候,人類就不斷探索對事物的預測和掌控,由于科技有限,聰明的人類還是在長久的歷史積累下,不斷的總結出了很多的經驗。人類通過對易經八卦的推演,可以讓人類有限度的感受與外物互聯,但這種需求卻深深的根植在人類的基因當中。
人類對事物的控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計算機的使用也使我們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網絡的出現造就出一個相對獨立的數字世界。然而,數字世界的出現并不能滿足人們控制現實世界的深層需求,但卻為物聯網的出現做好了鋪墊,物聯網的出現,使數字世界和物質世界合二為一。
物聯網發展的現狀
物聯網發展的條件日漸成熟,作為物聯網行業的關鍵技術,未來會有無數的傳感器會被嵌入到現實物質之中。根據行業內統計,我國從事傳感器研制、生產和應用的單位達到了1700余家,銷售額在2015年時突破1300億元。從全世界來看,則更要遠高于這些數字,整個傳感器產業已然成熟。根據一些機構預測,到2025年,傳感器市場的總體規模將達到數千億美元。
工業物聯網在制造業中的8個主要用途:
1、數字/連網工廠
支持物聯網的機器可以向制造商等合作伙伴或現場工程師傳輸操作信息,這將使運營管理人員和工廠負責人能夠遠程管理工廠單元并利用流程自動化和優化。與此同時,數字連接單元將建立更好的命令行,并幫助確定管理者的關鍵結果區域(KRA)。
2、設施管理
在制造裝備中使用物聯網傳感器可實現基于狀態的維護警報。有許多關鍵機床需要在特定溫度和振動范圍內運行,物聯網傳感器可以主動監控機器并在設備偏離其規定參數時發出警報。通過確保機器的規定工作環境,制造商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消除機器停機時間并提高運營效率。
3、生產流程監控
制造流程中的物聯網可以實現從精煉過程到最終產品包裝的全面生產線監控。這種對流程(近乎)實時的全面監控提供了建議操作調整的范圍,以便更好地管理運營成本。此外,密切監控可以識別生產滯后,并消除了廢物和不必要的制品庫存。
4、庫存管理
物聯網應用允許監控整個供應鏈中的所有事件。使用這些系統,可在項目層級上全局跟蹤和跟蹤庫存,并通知用戶任何與項目有關的重大偏差。這提供了庫存的跨渠道可見性,并向管理人員提供對可用材料、制品和新材料到達時間的實際估計。最終,這優化了供應,降低了價值鏈中的共享成本。
5、工廠安全和保障
物聯網結合大數據分析可以提高工廠員工的整體安全保障系數。通過監控健康和安全的關鍵績效指標,例如受傷和疾病發生率、未遂事件、偶爾和長期缺勤、車輛事故以及日常運營中的財產損壞或丟失。因此,有效監控確保了更好的安全性,滯后指標(如果有的話)可以得到解決,從而確保健康、安全和環境( HSE )問題得到適當的補救。
6、質量控制
物聯網傳感器從產品周期的各個階段收集匯總產品數據和其他第三方數據。該數據涉及所用原料的組成、溫度和工作環境、廢物、運輸等對最終產品的影響。此外,如果在最終產品中使用,物聯網設備可以提供有關客戶的產品使用體驗數據,所有這些客戶的使用數據稍后都可以進行分析,以識別和糾正產品質量問題。
7、包裝優化
通過在產品和/或包裝中使用物聯網傳感器,制造商可以從多個客戶那里了解產品的使用模式和處理方式。智能跟蹤機制還可以跟蹤運輸過程中的產品劣化以及天氣、道路和其他環境變量對產品的影響。這將提供可用于重新設計產品和包裝的見解,以便在客戶體驗和包裝成本方面獲得更好的表現。
8、物流和供應鏈優化
工業物聯網( IIoT )可以通過跟蹤材料、設備和產品在供應鏈中的移動,來提供對實時供應鏈信息的訪問。有效的報告使制造商能夠收集交付信息并將其輸入ERP、PLM和其他系統。通過將工廠與供應商連接起來,與供應鏈相關的所有各方都可以追蹤相互依賴性、材料流動和制造周期時間。這些數據將有助于制造商預測問題,減少庫存和資本需求。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