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技術是一種運用控制理論、儀器儀表理論、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實現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確保安全等目的的綜合性技術。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作為智能制造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和實現現代工業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關鍵,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基礎,廣泛應用于機床、風電、紡織、起重、包裝、電梯、食品、塑料、建筑、電子、暖通、橡膠、采礦、交通運輸、印刷、醫療、造紙和電源等行業的生產設備。
2019年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1865億元,較2018年增長1.8%;預計到2022年,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將達到2085億元。隨著《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戰略目標的逐步實現,作為智能制造裝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自動化控制行業有望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國產人機界面生產商發展勢頭良好
工控產品中的人機界面(HMI)、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伺服系統、步進系統、變頻器、傳感器、儀器儀表、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等是智能制造裝備的核心產品。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制造業的較多領域成為世界工廠,快速增長的工控產品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資收益預期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生產企業在我國投資設立全資或者合資企業。目前,歐美、日本及臺灣知名人機界面制造商憑借品牌和整體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人機界面市場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2019年國內人機界面市場規模達到35.1億元。
伺服系統是指以位置、速度、轉矩為控制量,能夠動態跟蹤目標變化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的系統。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伺服系統技術發展迅速,產生了德國西門子、法國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電機、日本安川、臺灣臺達等國際知名企業。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價比和較高的可靠性占據了我國較大的市場份額,在中低端設備市場中具有優勢,而歐美品牌憑借較高的產品性能在高端設備中占據優勢。2019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為96億元;未來3年伺服系統市場需求將保持3-5%左右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元。
我國伺服系統的自主研發起步較晚,目前該領域主要的自主研發生產企業起步于2000年以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等舉措,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伺服系統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產伺服系統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逐漸在國內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份額;但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在整體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