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叉車行業風暴預警!一股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低壓渦旋正在海面迅速積聚能量,并將加強為歷代級熱帶風暴,席卷叉車行業大陸......
一、函待改變的格局
中國叉車制造行業雖然起步晚,但是從2009年開始一路迅猛發展,叉車的產銷量從13萬多臺飛躍到超過60萬臺,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叉車產銷大國。
雖然2019年中國叉車市場保持了增長,但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這份成績單其實來之不易。同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是,中國叉車產量雖然再創新高,但企業的利潤率卻都在大幅度下滑。要破局,我們得先明晰當下企業和產品的競爭格局。
當前,中國的傳統叉車行業已進入完全競爭階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競爭主體主要有三類企業:第一類是國內主流大企業,如合力和杭叉,品牌知名度較大,僅這兩大龍頭企業就幾乎占據了市場近60%的份額;第二類是外資叉車巨頭,如永恒力、林德叉車、日本豐田叉車,這類企業工藝成熟,技術先進,以高端產品為主,市場競爭力較強;第三類企業包括新進入的較具實力的非叉車生產企業,如比亞迪、江淮重工、中國重汽集團以及大量的民營機械制造企業,這類企業的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產品的市占率和競爭力均有待提升。
近年來,雖然隨著國產品牌在技術、質量、管理、服務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成功進軍中端市場,使外資及其合資企業在我國占據中、高端市場的局面有所改變,但是,中國叉車行業經過多年的高速野蠻成長,產能已嚴重大于市場需求,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普遍,價格競爭日益激烈。加之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對中國的叉車行業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叉車用戶需求驟降,訂單銳減,企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危機已經來臨,活下來就是王道。任何一種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應對市場需求急劇收縮時,都會不惜任何代價維持原有的巨大產量以保生存。如今叉車市場這塊蛋糕已大大縮小,面對龍頭企業的擠壓,根據力學傳導的原理,首先感受到壓力的是緊隨其后的第二梯隊的企業,他們與龍頭企業的產品、價格、市場都非常相近,其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就是龍頭企業眼中的唐僧肉,所以他們一定是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最危險的一批企業。隨著競爭態勢愈發白熱化,競爭的壓力也會隨后依次傳遞到第三、第四梯隊……但是,無論如何,競爭的壓力都很難傳遞到擁有真正能擊破市場痛點的特色叉車產品的企業。
早年,中國叉車制造輸在了起跑線上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電動叉車對內燃叉車的市場替換率逐步攀升,中國電動叉車的發展似乎又再次慢了一步。2019年中國電動叉車銷量僅占總銷量49%,可以預見電動叉車占叉車市場的比例還將繼續提高。此時,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電動叉車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要真正實現翻身崛起,僅僅抓住電動叉車就可以在市場占領一席之地了嗎?
黑天鵝事件所帶來的這一輪行業洗牌,最終的結果將是品牌的集中度再增加,真正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再增加。然而,真正的風暴尚在后頭,因為真正可驅動行業格局扭轉乾坤的力量,是來自突破了行業最大瓶頸和痛點的關鍵零部件技術的全面國產化!
二、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
危機已然來臨,但同時也是叉車行業變革的一次重大的機遇。
據統計,2019年全球售出了超過140萬輛叉車, 其中約5,000輛為自動叉車,在全球創造了超過7億美元的收入。雖然,2019年出貨的所有叉車中只有0.3%是自動化的,在當前看來,從傳統叉車過渡到無人叉車還處于早期階段,但是,智能化、自動化顯然是未來物流搬運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頻頻發生的叉車事故、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和人口老年化趨勢日趨嚴重,企業降低成本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的要求,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正在推動加快自動化解決方案的持續替換速度,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讓這種驅動力更加明確而有力,給無人叉車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Interact Analysis預測到2023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5%,這意味著屆時將有75,000輛無人駕駛叉車出貨,產生超過50億美元的收入。更有權威機構預測,未來一半以上叉車市場將被無人叉車取代。
那么,這個未來到底有多遠呢?
三、無人叉車市場何以受抑?
巨大的細分市場和強大的推動力,吸引了眾多玩家的關注。如今,全球頭部傳統的叉車供應商中的大多數都通過收購、合作或許可等方式進軍無人叉車領域或提前進行無人叉車技術儲備,布局自動化轉型。此外,倉儲物流設備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智能制造設備制造商與系統集成商、傳統AGV供應商等也紛紛發布自主品牌的無人叉車,搶灘市場。
然而,由于3D SLAM自由導航技術門檻較高,目前,市場上無人叉車定位導航方式主要以二維激光導航為主,結合布設的反光板可實現高精定位,但是無人叉車在室內場景適應性非常有限,室外更是無法操作,其行駛路徑始終不如人工駕駛叉車來得靈活。
此外,無人叉車采用的主傳感器以國外品牌的激光雷達為主,價格貴得驚人。縱然,近兩年隨著國產激光雷達慢慢起來,國外激光雷達的價格開始略顯回落,但一套采用二維激光導航方案的叉車價格,進口品牌的要40萬左右(甚至還有60萬的),國產的大致也要30萬。
縱然終端用戶對于無人叉車的需求已然非常明確,但是當前市面上的無人叉車產品對客戶而言性價比太低了。正如以上所分析的,不能靈活適應場景需求、還很貴,這是當前無人叉車市場備受抑制的兩大痛點。
產品與市場需求尚未能完全匹配,當前無人叉車核心技術國產化程度不高,以致成本居高不下,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讓第一梯隊的叉車公司放緩了對無人叉車市場的推動力度。而在這個時機間隙,如果有誰能突圍而出,無人叉車這片藍海將無比廣闊。
四、利劍出鞘,直擊市場兩大痛點
傳統市場的競爭本已充分激烈,而人力、財力相對弱勢的第二、第三梯隊企業,面對尚不成熟的新技術,難免力不從心。此時危機四伏,不鉚足魄力大干一場,不然分分鐘就在這一輪技術迭代的風暴中被淹沒。
中美貿易戰加強了國家掌握核心技術和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決心,中國激光導航技術供應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大研發和制造能力的投入,國產自主研發導航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中。今年,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鐳神智能(廣東省激光雷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長達五年對軟硬件系統的潛心攻克,依托自主研發的多線激光雷達,開發出了具備完全自主定位導航的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可有效部署于大型物流倉儲中心的貨物裝卸搬運需求的室內外場景,而且真正實現了無人叉車完全自主搬運物料,獲得了眾多國內外叉車廠家的關注和主動邀約。
(1)場地“零”改裝,室內外自由暢行
有別于當前主流的二維激光導航方案,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對應用場景的包容度非常廣。其基于領先的3D SLAM建圖和多傳感器融合匹配定位技術,無需對場地進行改造,即可簡單快速創建環境地圖、靈活調整行駛路徑;即使要對無人倉庫進行增加或擴建,用戶也只需在后臺操作增量建圖和配置即可;還能自如進出集裝箱、貨柜等執行叉卸貨搬運,全面打通了室內外無人化叉卸貨作業流水線。目前,該方案已進入數家物流倉進行實地測試,并通過了復雜的搬運通道的環境考驗。
(2)提升毛利立竿見影
除了獲得極大突破的產品通用性和易用性,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的成本優勢在業內也帶來了十足的沖擊。
a.對于叉車終端用戶:
表1
類別 | 叉車司機 | 二維激光導航叉車 系統改裝 | 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 無人叉車系統改裝 |
年薪/成本(¥) | 8萬 | 15-20萬 | 6-8萬 |
工作時間 | 12h x 306天 | 16h x 365天 | 16h x 365天 |
工作效率 | ★★ | ★★★ | ★★★★★ |
場景適用性 | ★★★★★ | ★★ | ★★★★★ |
作業靈活性 | ★★★★★ | ★★ | ★★★★★ |
作業安全性 | ★★ | ★★★★ | ★★★★★ |
從表1大致列出的參考數據可見,一個叉車司機每天兩班倒工作12小時,除去法定節假日和每周休息4天,一年可工作306天,而無人叉車除了充電時間假定為8小時(視乎具體叉車型號充電時長略有不同),全年每天皆可工作,每年工作時數可比人工多出2168小時,相當于比司機多工作了將近3個月,而且全程可保證持續穩定的高效工作,不受身心因素影響所帶來的效率浮動。
無人叉車對于人工駕駛來說,其對工作效率的保證無可非議,只是原來主流的二維激光導航方案對場景適用性太低,由此成本上并無太多優勢可言。而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通過自主掌握的核心技術,不僅實現成本遠低于二維激光方案,且幾乎所有室內外作業場景皆可適用,其高度的自主靈活性和易用性在業內完全居于領先地位,與傳統采用人工駕駛相比,竟一年即可實現回本甚至尚有盈余!
表2
類別 | 導航方式 | 工作時數 (小時/年) | 投入叉車數量 | 叉車單價 (萬元/臺) | 所需人員數量 | 5年投入成本(萬元) | |||
設備成本 | 人工成本 | 維護成本 | 總額 | ||||||
電動叉車 | 人工 | 3672 | 10 | 4 | 10 | 40 | 400 | 43.52 | 483.52 |
第一代 無人叉車 | 反光板 二維激光導航 | 5840 | 10 | 30 | 0 | 300 | 0 | 29.67 | 329.67 |
第二代 無人叉車 | 鐳神3D SLAM激光自由導航 | 5840 | 10 | 12 | 0 | 120 | 0 | 11.87 | 131.87 |
表2假定了某倉庫分別投入10輛電動叉車、二維激光導航叉車、3D SLAM導航叉車,并以5年折舊進行投資回報對比分析,顯然人工操作的電動叉車投入成本最高,經濟回報效益最低;二維激光導航叉車雖然單臺叉車成本高,但在五年折舊期后總投入還是比人工的電動叉車要節省了153.85萬元,近32%的成本,但是這五年期間倉庫不能因應生產需求進行布局規劃調整;而采用鐳神3D SLAM激光自由導航方案的無人叉車,其領先的成本優勢可使叉車售價控制在20萬元以內,五年總投入成本僅131.87萬,比人工電動叉車節省了73%的投入成本、59%的時間成本,而且五年期間倉庫可以靈活進行擴建或調整,全面滿足客戶終端市場需求的變化。
一直以來,人工始終是叉車搬運作業中的最大成本和痛點,頻頻發生的叉車事故也為企業帶來不少經濟損失。二維激光導航叉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換人工,但是其投資回報率和靈活性綜合來看始終不足以替換現有的人工方式。而鐳神智能一直致力于踐行“讓駕駛更安全,讓機器更智能,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通過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多線激光雷達和先進的3D SLAM導航技術,一舉打破無人叉車成本不足以替換人工的僵局,將為終端叉車用戶直接創造超出原來三倍多的經濟效益!
b.對于叉車企業:
于叉車企業而言,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不僅是其開拓無人叉車市場藍海的一把利劍,也將是其提升毛利的重點來源。
據網上公布的合力、杭叉和諾力的財報數據,國內三大叉車企業近五年的毛利基本表現平穩且總體呈下滑趨勢,可見第二、三梯隊的叉車企業毛利情況更為堪憂。
第二、第三梯隊的叉車企業要扭轉競爭格局,必須充分具備顛覆性的國產化技術和成本優勢,在特色、專業領域發展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發展。而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的改裝成本僅僅6-8萬,叉車企業銷售溢價空間達6-14萬,毛利遠超原來的電動叉車。
無論是叉車企業還是終端用戶,降本增效是萬年不變的追求。鐳神激光雷達3D SLAM無人叉車系統就像是一劑市場強心劑,將助力叉車企業刺激大量期望能早日享受自動化技術紅利的終端用戶投身無人叉車,與用戶共同實現美滿雙贏。
風暴即將過境,風險總與機遇同在。2020年,中國叉車企業不僅要力爭活下來,更應乘著鐳神智能所掀起的這股無人叉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風暴,來一場魚躍龍門的華麗轉身!
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2 月,是一家純內資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強大 的自主研發實力成為全球領先的全場景激光雷達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打造全國產化的高性能 激光雷達及行業應用方案,以高端、穩定、可靠的激光雷達環境感知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服務覆蓋自動 駕駛、智慧交通、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機器人、智慧物流、高端安防、港口、測繪及工業自動化等十 大產業生態圈。秉持著“讓駕駛更安全,讓機器更智能,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鐳神智能始終堅守“專 業 · 創新 · 品質”,以卓而不同的感知精品為客戶創造價值,立足全球構建智能感知的黃金時代。
鐳神智能以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樹立了多個業界里程碑: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了 TOF 時間飛 行法、相位法、三角法和調頻連續波等四種測量原理的激光雷達公司,同時具備 1550nm 及 905nm 車規激光雷達的量產能力,打造了市面最齊全的激光雷達產品矩陣; 是國內最早開始進行垂直產業鏈資 源集成與整合戰略布局的公司,已具備從關鍵核心器件到整機全鏈條的設計、研發、工藝、制造、測試 能力,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鐳神智能已實現自研自產激光雷達專用芯片、光纖激光器、十多種高功率 核心光器件及生產光纖核心器件的自動化設備,以及半導體激光器和探測器封裝工藝,徹底攻克我國被 “卡脖子”的 35 項關鍵技術之一的激光雷達技術問題,并獲《人民日報》報道。
鐳神智能憑借雄厚實力和優秀業績,得到了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的一致認可:榮獲 2020 年國家科 技進步二等獎;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優勝揭榜單位”;獲廣東省科 技廳認定為“廣東省激光雷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實力斬獲 2019 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能 源汽車”重大科技專項;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5-04-19 09:52
2025-04-19 09:51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49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6
2025-04-19 09:44
2025-04-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