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物流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物流與科技一體一用,改變了世界的連接方式。JDL京東物流將強化開放戰略和技術驅動,參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成為世界領先的物流供應鏈企業。
10月22日上午,由JDL京東物流主辦的2020全球智能物流峰會(GSSC)以線上形式舉辦,JDL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與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麻省理工學院運輸與物流中心主任、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榮譽院長尤西·謝費,克蘭菲爾德大學市場營銷與物流系榮譽教授馬丁·克里斯托弗,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吳曉波等眾多經濟、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專家,就全球供應鏈發展展開對話,探討機遇和挑戰并重之下,全球企業如何抓住供應鏈數字化升級的宏觀環境和技術動能,推動行業量能釋放和高質高速增長。
作為全球范圍內供應鏈物流趨勢探討和前沿技術展示的年度盛會,全球智能物流峰會(GSSC)自2016年開始舉辦,今年已經進行到第五屆。疫情之下全球供應鏈遭遇壓力測試“今年開年就趕上突如其來的疫情,JDL京東物流全體20多萬員工始終堅守在一線,很多人都在說,看到身穿紅色工裝的京東快遞小哥,就感到特別溫暖,很有希望。”王振輝表示,疫情讓JDL京東物流十余年來積累的基礎設施、供應鏈和技術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參與抗疫的同時,JDL京東物流通過開放和技術,解決制造行業信息割裂、庫存水平高、配送時效慢等典型問題,幫產業供應鏈裝上智慧大腦,打造智能云倉“平邑模式”,給產地經濟換上智能引擎,搭建全國性的應急資源管理平臺,為社會基礎設施注入數字力量。
強大的供應鏈能力驅動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和企業高效復工,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格外關注。“全球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動態反映,疫情之下全球供應鏈呈現出新的變化和格局,中國企業是當中的關鍵參與者。”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說。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同樣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體系受到嚴重沖擊,中國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推動中國和企業自身的協同發展。
“無論是美國、歐盟、東南亞國家還是日本、韓國,在疫情共同的沖擊下水落石出,中國的物流和供應鏈能力得到極大驗證。”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吳曉波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國物流產業取得了四大進步:互聯網電商引爆物流革命,制造企業云物流能力提升,以JDL京東物流為代表的一體化供應鏈模式形成,最后一公里快遞網絡完成構建。這也是JDL京東物流等企業不僅可以保證消費者體驗,還能在抗疫和制造業復工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物流企業提供新動能正是因為充滿不確定性,國家、經濟、產業所呈現出來應對能力和抗壓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產業格局變化,才是值得關注的經濟現象。“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變化,也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林毅夫在演講中表示,“第一,經濟規模越大,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第二,服務業比重越大的國家,國內循環的比重越高。”
他同時指出,國際市場依舊相當重要,中國即使是很大的經濟體,但占全世界經濟的比重也只有16.4%,需要持續融入到83.6%的世界經濟之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基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成為國家的戰略任務,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JDL京東物流要成為世界領先的物流供應鏈企業,與這一國家戰略方向高度契合。”王振輝表示,JDL京東物流的夢想是成為根植于中國、服務于全球,世界領先的物流供應鏈企業,為全球客戶帶來價值,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等國家政策,將為JDL京東物流和中國供應鏈發展提供強大動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公平競爭和充分信任不可或缺疫情之下,全球供應鏈格局被重塑已成事實。“在充滿挑戰的VUCA世界(V代表波動性,U代表不確定性,C代表復雜性,A代表模糊性),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很多過去的決策已不適用于當下,因此我們應以全新的眼光審視供應鏈策略。”克蘭菲爾德大學市場營銷與物流系榮譽教授馬丁·克里斯托弗提出,“要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關鍵元素是貼近市場,觀察市場真正在發生什么,同時共享上下游的信息,同步整條供應鏈,這樣都能步調一致。”
保羅·羅默則表示,在全球供應鏈中,企業通過分工和合作,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相互進行貿易活動,產生每個人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擁有遍布全球的市場。但要建立全球性的供應鏈系統,確保公平競爭和充分信任是最不可或缺的兩大核心要素。他提出,全球供應鏈、國際市場、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即便諸如中美之間競爭越來越多,這些利益也是可持續的。他對于全球供應鏈發展給出三點建議:接受競爭,用良性而非破壞性的競爭方式;保持開放,不能被某個公司或幾個人扼住現代經濟體系的咽喉和命脈;建立信任,堅持在個人層面、政府層面和公司層面上做到言行一致,這是信任的根源。和保羅·羅默觀點相同,麻省理工學院運輸與物流中心主任、寧波(中國)供應鏈創新學院榮譽院長尤西·謝費同樣認為,全球供應鏈會遭遇挑戰,但世界依舊離不開中國。“有的西方媒體在談論企業撤離中國,這不可能。外國企業現在留在中國,不是因為勞動力成本,而是因為供應商的成熟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存在。當然,中國市場很大,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科技決定供應鏈未來中國是最具想象力的物流革命現場誰將決定全球供應鏈的未來格局?科技成為最大的共識。尤西·謝費從商業和供應鏈的角度,總結了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長期影響。他表示,受疫情影響,那些過度擴張和商業模式受到質疑的公司面臨倒閉,但很多擁有快速供應鏈和決策鏈的企業做好了準備。同時,電子商務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必需內容,數字化工具、人工智能、云計算、遠程辦公等正在得到廣泛推廣,這就是技術所帶來的商業和供應鏈變化。“技術驅動的供應鏈革命其實也是工業4.0下的人機交互管理革命,運用IT、AI做出決策甚至預測客戶需求,這將重塑整個供應鏈架構,使其既有彈性又更加高效。”馬丁·克里斯托弗說。供應鏈與技術革命在中國已經發生,并顯現強大勢能。在過去,JDL京東物流等企業完成了“上午下單、下午送貨”“全國90%區縣24小時達”的效率革命,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具想象力的物流革命現場。吳曉波以自動駕駛為例,消費者使用無人駕駛可能還需要8—10年,但未來無人駕駛貨運物流會成為率先突破的重大領域,而在5G應用上,JDL京東物流等企業已經可以通過5G進行整個物流園區的能力再造。
JDL京東物流從創立之初就意識到,物流是技術應用最佳場景,技術是物流行業進步的重要驅動,王振輝在會上宣布,JDL京東物流科技品牌正式發布。“京東物流科技”將堅持“以簡馭繁”的品牌理念,通過將創新科技和多元場景有機結合,打造數字化、智能化、軟硬件一體化的供應鏈物流科技產品和解決方案。這成為今年初技術驅動寫入JDL京東物流三大核心發展戰略后,JDL京東物流通過技術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王振輝表示,在技術開放上,京東云倉將在三年內實現全國所有的區縣全覆蓋。“JDL京東物流始終將自己作為乙方,把復雜和困難留給自己,把簡單和便利交給客戶,通過簡單極致的物流科技產品,解決不同行業復雜的物流供應鏈難題,提升流通效率。”
2025-03-25 08:58
2025-03-24 11:41
2025-03-20 13:44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