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制定“數字福州”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政策、舉行全市產業發展促進大會、連續舉辦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出創新成果展示,促進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力量在福州落地。
以福州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為例,在福州市政府發布《福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后,網龍公司在建的5G+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應用示范項目和全球數字教育裝備展示平臺雙雙入選首批重點建設項目。網龍公司首席執行官熊立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建設智慧教育相關基礎設施,構建服務全球用戶的終生學習社區。
在空間布局上,福州市重點打造環中心城區“福州軟件園—海西高新園—馬尾物聯網產業園—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的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帶,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在資源整合基礎上實現產城融合,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所處的濱海新城,圍繞“產、城、人”融合模式,推進福州數字中國會展中心等20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將生產、生活、生態融為一體。
2000年6月,福州軟件園創業樓迎來首批入園企業。“當時,園區內的研發樓宇只有寥寥幾棟,產業規模僅12.7億元,入駐企業127家。”福州軟件園管委會負責人回憶道。如今,福州軟件園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創新成果層出不窮。195棟現代樓宇拔地而起,770家軟件相關科技企業在此安家,總收入超千億元。
福州市市長尤猛軍表示,數字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數字經濟上市企業已經達到37家,占全市上市企業的一半。一批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脫穎而出,福昕軟件在PDF領域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二;新大陸科技集團成為二維碼解碼芯片領域的領頭羊;博思軟件的電子憑證、票據業務,在省一級市場占有率高達80%。一大批數字經濟企業成長壯大,撐起了福州數字經濟發展的嶄新天地。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速
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近年來,福州市以創建“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為依托,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軟件信息、大數據、物聯網、顯示、光電芯片等五大產業基地;打造電子繳費、電子證照、政務數據匯聚共享、信用信息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率先實現行政審批全流程電子證照應用,市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70%,“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達93%。
如今,行走在福州汽車北站、東部辦公區、林則徐紀念館等地,既不用證件也不需要卡片,只需一個網證二維碼便可自由通行。
讓“一碼走天下”成為現實的是掌握了二維碼核心技術的新大陸科技集團。這個與“數字福州”共同成長起來的企業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集團CEO王晶表示,去年,新大陸科技集團與福州市政府、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圍繞全國首個“網證”應用示范城市達成戰略合作。今年8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福州市政府、新大陸集團共同致力打造的可信數字身份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集成于綜合性便民服務平臺——“e福州”APP的總體架構中,為700余萬用戶提供網證開通下載等功能。
數字化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了新機遇。紡織巨頭恒申公司依托數字大腦,實現“產、供、銷、人、財、物”數據的實時獲取和智能挖掘,讓生產更高效智能;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建立物聯網追溯體系,對從基地種植到終端銷售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手機APP客戶端可視化查詢;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進人工智能+制造生產過程優化項目,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系統覆蓋了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場景。
“以‘數字福州’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今年將力爭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500億元。”福州市大數據委黨組書記、主任張青雅說。
發揮數字峰會效應
2018年4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盛大啟幕。福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運用峰會成果,發布《“數字福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進一步明晰發展路徑,定下發展目標,梳理生成了一批“數字福州”建設項目。今年是“數字福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也是福州市蓄勢待發,推動“數字福州”建設再上新臺階的一年。
“目前,我們正在全面提速‘城市大腦’建設,致力于打造城市智能中樞。隨著一批信息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廣泛應用,政務服務將更加高效,城市管理更加精準。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以赴加快‘數字福州’建設。”尤猛軍說。
張青雅表示,福州市將繼續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據開發利用,激活數據新要素,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平臺效應,深化與數字經濟頭部企業合作,推動福州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年福州以更高標準繼續辦好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通過發揮數字峰會溢出效應,加大云招商力度,提升峰會品牌影響力,新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項目;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智能融合基礎設施、強化創新基礎設施支撐,加快推動福州濱海新城三大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建成人臉識別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升電子繳費、信用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撐能力;推進數字經濟企業向重點產業園區集聚,打造10個以上省級示范數字經濟園區和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