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濱州市蓮華學園開學典禮和往常不太一樣,一個小巧玲瓏的身影吸引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眼球。它有著圓圓的腦袋、大大的黑眼睛,胸口有一張方形顯示屏,一雙藍色的腿站立在“助力車”上,緩緩地移動到主席臺的中央說道,“很高興和大家在這平凡卻又不尋常的日子,和我們蓮華的家人們進行第一次聚會。”
原來,這個小家伙是智能機器人——“旺仔”。在這個金秋九月的第一天,由它和另一名老師一起搭檔主持今年的開學典禮,“旺仔”和老師生動幽默的互動引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另外,三臺無人機飛躍主席臺“空投”問題的方式同樣別具一格,讓記者不禁感概學校背后的人工智能教育水平。
校長薛濤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向光·向上·向未來’,這整個活動的編排中主要突出了三點。第一點就是要突出‘紅色’——社會主義正確價值觀的引領;第二點要體現國家領導人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厲行節約光盤行動等理念;第三點就是體現創造性,比如在開學典禮上無人機和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加入。”
據了解,從2017年開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國家戰略。蓮華學園是一所“看得見孩子童年、未來的學校”,2019年暑假,打造了濱州首家人工智能實驗室,小學初中開設人工智能課程,讓孩子們有人工智能的概念,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讓人工智能成為他們的核心驅動力。
記者為您揭開濱州首家人工智能實驗室神秘面紗
想知道自動駕駛的奧秘嗎?想制作出獨一無二的飛行器嗎?想把天馬行空的創意變為現實嗎?在蓮華學園人工智能實驗室,這一切都不再是幻想,你可以親自感受AI的奧秘!
經過前期的考察和學習,濱州蓮華學園與國際知名的AI專家麻省理工博士孫效華教授團隊達成合作協議。經過一個暑假的努力,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迅速完工。這個實驗室,也是濱州首家人工智能實驗室。
蓮華人工智能實驗室,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記者走進“人工智能實驗室”,仿佛進入了一個“未來世界”。這里的電燈都設計感十足,細節的浸潤,讓學生一入實驗室,就有進行科技體驗與學習的欲望。當然各種高科技展示產品,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全覆蓋。讓學生從初期的體驗開始,了解生活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再到各種程序的設計,激發他們將來人工智能研究的創造力。
在這里,有兩位酷酷噠“外教老師”,“外教老師”是一款對話機器人,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跟它聊天。“How old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兩位“外教老師”因為性別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會給出你不一樣的回答!他們還是超級學霸,有學習難題也可以請教他們。
除了“外教機器人”這里還有不少高科技產品。
自主駕駛小車:PCB板設計+軟件編程+機械結構+自動控制原理,就會讓這輛小車有了“生命”,它可以在賽道上任意馳騁。
VR虛擬機器人:在“情景VR體驗”中,通過綜合運用虛擬顯示技術、手勢追蹤識別及交互等技術,戴上VR眼鏡讓你置身于某場景中,進行DIY創作。
教學實踐區,是人工智能實驗室最核心的部分。蓮華學園的老師,一直在積極努力學習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通過專業培訓和自學,研究出最適合學生實際的“人工智能”課程。
據了解,老師們正在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的“人工智能”課程。將通過AI體驗,讓學生發散思維。再通過設計一些相對復雜的任務,讓學生融合各種技術,自己設計程序。比如“情報傳遞員”需要用到人臉識別、語音識別、音色判斷、暗語等技術功能,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行設計,完成任務。“手腦結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意義。
人工智能已經納入正常的課程學習中
記者了解到,從軟件課程建設到硬件配套設置學校都經過精心的籌劃,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周兩節人工智能課,納入正常的課程學習中,中學七年級開始一周一節。為什么讓孩子去學人工智能的課程,校長薛濤說,“人工智能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很遠的概念,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孩子們如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對將來的發展趨勢會了解得更透徹,甚至孩子們會通過課程愛上這門學科,從而走上科創科教行業。我們從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中了解到孩子們在創造力方面有些欠缺,希望通過這一點彌補短板。”
國務院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鼓勵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教育部也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應用。蓮華學園順勢而上,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
學生通過人工智能課程的學習,將具備一定的應用人工智能知識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進而將智能問題的求解過程轉化為簡單、清晰、準確、可由機器執行的命令(計算思維),并通過圖形化編程實現(算法思維)。在這個過程中,能清晰闡述問題的定理,活用數據分析、抽象模型、算法思維等來尋找解決辦法,建立描述性模型;善于利用科技工具獲取信息、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善于利用各種科技辦法,創造新穎實用富有巧思的方式解決問題;善于調整并測試已有方案,打通運用理解與解決問題的關卡,提升問題解決與策略決斷能力。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