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先進了!終于親眼見證了科技抗疫裝備的實力!”負壓救護車、移動手術車、移動CT影像車、核酸檢測采訪工作臺、負壓病房,無人機運送物資、消毒、巡邏……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大顯身手的“硬核”裝備正在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題展覽現場集中展示,成了市民參觀的焦點。
8月23日,主題為“科技戰疫、創新驅動”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在全國各地同步啟動。因為疫情影響,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華推遲了3個月,不過經歷了這一場特別的“戰役”,更加讓大家統一了認識——科技才是抗疫的利器,在全國各地的活動中,抗擊疫情的“硬核”裝備成了展覽和關注的重點。
重慶活動現場的方艙手術車。
科技抗疫
硬核設備“秀肌肉”
人類與病毒較量,必執“科技利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地科技系統緊急組織實施一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為抗擊疫情提供“硬核”設備。在科技周活動中,各地的疫情防控應急攻關裝備紛紛亮相,近距離地給大家秀了秀中國科技的“肌肉”。
蠢萌的樣子,灰黑的外觀……在廣西科技活動周現場,一款新冠肺炎防控用智能巡檢機器人擔任起了現場巡查工作。展位工作人員馮新杰介紹:“這款機器人可以快速查找并追蹤發熱人群,通過智能圖像算法處理技術,自動報警與記錄,體溫監測范圍廣,檢測準確率與效率高。”
廣西活動現場的智能巡檢機器人。
在吉林省科技戰疫成果展區,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癥救治醫療隊展示了他們的“四大發明”。這是該醫療隊在千里馳援武漢后,醫護人員針對各種臨床問題,研發出的多功能防護面屏、傳染病專用聽診器、一次性插管用防噴濺隔離巾及咽拭子采集裝置,這“四大發明”當時就申請了專利并運用到救治中。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重癥救治醫療隊發明的多功能防護面屏。
“這個是核酸采樣工作站,采樣人員不用再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特別適合夏季戶外使用。”重慶活動現場科技戰疫板塊,以場景化形式展示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發現、感染源追蹤、病毒檢測、遠程診療、重癥救護等從發現到救治的全過程。重慶醫科大學、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核酸檢測試劑盒,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可移動式負壓核酸采樣安全方艙等一批科技戰疫創新成果紛紛亮相。
重慶現場,重醫附一院現場模擬ICU病房演示。
重醫附一院通過搭建模擬ICU病房,向市民科普體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機等醫療設備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原理。蘿卜村機器人體驗中心模擬搭建了一家方艙醫院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展示了無接觸巡檢機器人、智能送藥送餐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重慶現場,小朋友參觀負壓救護車。
“目前全世界有10多個新冠肺炎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國就有5個,其中兩個疫苗都將在大興區落地生根。”在北京大興區科技活動周上,大興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在北京二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高米店地區建起了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火眼”核酸檢測實驗室。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