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年為一個階段,從2010年開始,傳統多關節機器人的均價從超過30萬元猛跌至15萬元左右,scara的價格也從超7萬元降至4萬元左右,AGV的價格從均價30萬元以上跌至12萬元左右。
但是機器人的銷量依舊上不去。
這也讓大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當企業的投資回報比已經接近甚至達到心里預期,那是什么制約著機器人的發展,機器人的未來方向到底在哪里?什么才是符合大家心里預期的機器人?
出現:AGV復合型機器人
機械臂代替的是手,AGV取代的是腳,但都過于單一,所以誕生了AGV+機械臂這種復合型機器人,期望組成1+1>2的效果。
但是這種拼湊性質的機器人天生就帶有很大的問題,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AGV、機械臂、相機、末端執行器這么多的子單元代表了其具備更多的功能模塊,它能移動、抓取、識別、檢測等等。
但同時也代表了其更高的技術難度和成本造價。
首先從技術難度上來講,復合型機器人主要由AGV、機械臂、相機、末端執行器幾部分構成,業內常見的AGV復合型機器人是集成商買來采購不同的產品,進行組裝和二次開發。這就導致了首先機器人的結構較為復雜,由于各個子單位的控制器不同,其內部通訊協議等完全不同,集成商的二次開發較為復雜。
其次,在于產品的價格。AGV、機械臂、視覺系統,集成商的二次開發,林林總總幾十萬還是有的,尤其是在全球產業鏈調整的當下,企業對于設備投資的把控更是謹慎。
很多人講AGV復合型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比低,其實并不是,由于具備抓取、移動、檢測識別等多功能模塊,AGV復合型機器人天生就不是為替換單一工位而生,它的價值在于那些一臺機器人取代多個人工或者多臺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尤其是取消了傳送帶的孤島式柔性智造產線,例如CNC加工機床,3C,服裝,汽車等的孤島式作業產線;另外,對于一些高風險環境下的人員操作,也可以用單臂或雙臂AGV復合機器人取代。
由此可見,AGV復合型機器人的問題不在于市場,而在于產品本身。
也許正是瞄向這塊市場,最近越來越多的協作機器人和AGV企業在AGV復合型機器人上下功夫,例如2019年10月,深圳AGV廠家動進智能就與協作機器人廠家揚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AGV復合機器人技術展開深度合作,拓寬復合機器人在智能物流、智慧工廠等領域的全方位應用。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