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機器人在現場展示 劉瀏 攝
揚子晚報訊(記者 劉瀏)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在抗疫中取得階段性勝利。這其中,也有一支獨特的隊伍為抗疫工作貢獻出力量,它們就是各類服務機器人。7月23日,第六屆國際服務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在寧召開,包含主論壇、服務機器人展覽、抗疫機器人評選頒獎等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消毒、送餐、巡檢測溫、視頻問診等等,各類抗疫機器人齊聚,不僅比拼了各自的“技藝”,也為未來疫情可能長期存在所帶來的技術趨勢進行展示。
它們是剛下“疫線”的機器英雄
今年“麒麟杯:2020年度最受用戶喜愛的抗疫機器人TOP10”評選中,有來自104家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抗疫機器人產品參與,涵蓋了大部分在抗疫各個環節作出貢獻的機器人,這也是國內首個“抗疫機器人”評選。
記者了解到,候選產品必須是我國自主研發生產且落地應用于抗疫的機器人,在評選階段,投票頁面上可以看到每個機器人的“抗疫戰記”和相關報道。在票數核算中,還增設了抗疫機器人實際落地臺數的計票權重,更接近真實情況。經過評選,南大電子的艾德聲智慧服務機器人、普渡科技的送餐機器人、愛諾達智能的智能晨檢防疫機器人、擎朗智能的送餐機器人花生、優必選科技的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等10種機器人獲獎。
消殺效率提高三倍 能送餐還能護學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戰疫機器人都有著各自的絕活和裝備。廣州艾可機器人公司的消毒洗掃機器人在疫情期間服務過廣州和武漢的醫院,對大空間進行消殺。“它可以自動充電,充滿后續航達到8個小時,覆蓋一萬平方米的范圍,每臺機器人可以代替三個清潔工的日常勞作?!必撠熑私榻B。記者了解到,機器人前部設計了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規劃路線。
除了消毒工作,疫情期間還有不少送餐機器人“上崗”,對針對隔離點和一些餐廳,實行無人服務,減少傳染可能。“今年1月25日,我們的‘花生’是國內第一個進入隔離點工作的機器人,正常一頓餐需要兩個醫護人員工作兩小時左右,它完成耗時大約在1小時20分鐘?!?a href="http://www.xmydyc.com/company/search.php?area=95" title="上海" target="_blank">上海擎朗智能公司負責人介紹。另外,復工復學的保障中,也越來越多出現機器人身影。
后疫情時代機器人發展成為熱點
論壇由中國機械工業國際合作咨詢服務中心、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服務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承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出席大會并致辭。
論壇上,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陳俊龍;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德國漢堡大學信息學科學系教授張建偉;清華大學教授、IEEE Fellow孫富春等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圍繞服務機器人發展趨勢發表主題演講。嘉賓們還圍繞《后冠狀病毒時代,服務機器人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高端對話。對一些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和意見,專家預測,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和產業,整體上位居世界強國行列。在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會整體進入到世界先進國家行列,而且部分方向應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