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7月8日,美國蘭德公司發布報告《維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競爭優勢》,指出美國應加大對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關注,評估兩國間的差距,并對美國防部和空軍提出了建議。
背景
人工智能技術有望成為未來武裝沖突中的關鍵力量倍增器。中國已將人工智能確定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和保護國家安全”的關鍵,并提出了國家人工智能計劃。該計劃以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目標為指導,旨在到2030年將中國定位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如果該計劃成功,中國將獲得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重大軍事優勢,對美國具有重大的負面戰略影響。美國已將中國作為大國競爭對手并對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表示關注,美國應更多認識到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差異,并分析美國防部和美空軍應采取的行動。
評估方法
在此背景下,該報告確定了需要政府重點關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幾個領域,并評估了當前中美在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戰略、投資水平,以及影響兩國人工智能發展和采用的結構性、系統性和實施上的差異。
將人工智能的進展轉化為軍事能力的步驟分別為:利用基礎研究或商業工業的進展;將其過渡至軍方;評估其有效性和適用性;更新現有的作戰概念或開發新的作戰概念。因此,美國與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潛在競爭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突破性的基礎研究;民用工業的發展(私營部門、國有或國家投資的部門);人工智能向軍方過渡的發展和工程;確認、驗證、試驗和鑒定(VVT&E)方面的進展;和作戰概念的發展。
中美人工智能技術評估
報告認為,在2020年初,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面略微領先于中國。但這種領先差距并不夠大,美國沒有過多容錯的余地,需要將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確保中國不會出現實質性領先上。
美國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在先進半導體設計和制造領域比中國更有能力、更先進,但中國正在試圖通過政府對本國半導體行業的大規模投資來削弱這種優勢。此外,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規模巨大,美國也缺乏實質性的產業政策。盡管如此,中國半導體企業目前仍然依賴美國的設計,制造能力也落后于韓國和臺灣地區。中國正在投資新類型的芯片和計算技術,但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計算技術。中國在大數據集方面比美國有優勢,而大數據集對機器學習應用的開發至關重要。兩國在風險投資融資或政府資助方面的優勢則很難比較。
報告認為,突破性的基礎研究并非比較中美相對競爭地位的關鍵領域。這是因為各個國家的基礎研究都在公開的國際會議以及國際期刊上發表,因此對所有人開放。雖然由于中美政府的決策和政策,中國和美國正處于經濟和技術脫鉤的過程中,但商業部門也并非中美競爭比較的關鍵領域。當前,總部設在美國和中國的工業部門尋求為世界各地提供產品和服務,但政府政策會指導、限制和干預每個國家的企業決策,中國企業尤其受到政府的指導和干預。
報告最終指出,美國防部競爭比較的關鍵領域是促進人工智能向軍方過渡的發展和工程、在VVT&E方面取得進展,以及開發人工智能的作戰概念。這些都是由國防部直接控制的。
報告建議
美國防部應認識到,最終國防部在人工智能賦能系統、武器和作戰概念方面保持領先中國軍隊的長期前景,至少間接取決于美國在國家一級相較中國保持其人工智能優勢的能力。為保持競爭優勢,報告建議國防部:
①通過開發和維護前瞻性人工智能路線圖,突出近期(1~2年)、中期(3~5年)和遠期(6 ~10年)國防部人工智能招募的現實目標,從而管理預期;
②創建由國防部控制的工程管道;
③為人工智能技術創建和定制VVT&E技術;
④為應用人工智能的新作戰概念創建開發、試驗和鑒定流程。
美空軍也應努力為美國整體國家水平做出貢獻,保持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地位。報告建議美空軍:
①向私營部門授予合同,為其有前途的人工智能軍民兩用研究項目提供財政支持;
②與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合作,共同資助有望在商業領域產生廣泛附帶影響的學術AI研究。
③將空軍的大部分人工智能資源投入到其直接控制的領域。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蘭德公司
圖片 | 互聯網
作者 | 張岸佳
注: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
2025-04-03 08:47
2025-04-02 09:01
2025-03-31 15:35
2025-03-31 15:33
2025-03-26 11:46
2025-03-26 11:45
2025-03-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