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迎來新進展,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320,下稱“振華重工”)為其量身定做“廣州方案”。
9月25日,振華重工與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廣州港南沙四期工程集裝箱碼頭自動化裝卸系統采購項目。該項目采用全球首例“單小車自動化岸橋、智能引導車IGV、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方案,將新一代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融入其中,構建智能型、環保型、節約型全自動化碼頭。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是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位于廣州港南沙港區龍穴島作業區中部挖入式港池內,按照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設計,擬建設兩個10萬噸級和兩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配套12個集裝箱駁船泊位,工程設計年通過能力490萬標準箱。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將于2021年建成。
全球首創單小車自動化岸橋與智能導引車
振華重工是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項目系統總承包商,其自主研發的“單小車自動化岸橋+智能導引車(IGV)+堆場平行布置”的作業模式為全球首創。其中,單小車自動化岸橋作為碼頭“主力軍”,可實現集裝箱從抓取到放置全流程裝卸作業智能化,同時具備重量輕、成本低的優點。
作為水平運輸設備的無人駕駛智能引導車(IGV)將采用配備衛星導航定位、激光雷達SLAM(即“同步定位與建圖”)、視覺SLAM等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技術,化身靈活的“搬運工”,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同時,碼頭停車位內設置了自動充電裝置,可供IGV自動充電,實現無限續航。
振華重工港口機械經營部總經濟陳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此前使用自動導引運輸車AGV的自動化碼頭需要埋下上萬個磁釘以提供導航定位,限定AGV小車行進路線,而IGV小車采用衛星導航定位,碼頭建設成本降低。這種智能、高效、低成本的方案為今后自動化碼頭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自主研發碼頭“中樞神經”
自動化碼頭有序高效的運作不僅需要智能的設備,還需要軟件系統全面配合,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將直接影響碼頭的運作效率。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中樞神經”采用的是自主研發的碼頭生產操作系統(TOS)和設備管理調度系統(ECS)。
TOS系統覆蓋了自動化碼頭全部業務環節,可銜接廣州港大數據信息平臺,提供智能的系統管理、作業準備與管理、智能計劃與控制、智能閘口、智能統計分析等模塊,實現生產管理系統的自動化。前沿岸橋操控、堆場軌道吊作業和水平運輸全部無人化,裝卸設備全部采用電力驅動。
ECS系統取代了傳統人工調度設備,實現港口設備智能化。ECS系統可以根據TOS的裝卸任務,自主靈活調配岸橋、軌道吊、IGV等設備,以達到最短行程、最優路徑和最省能耗。
碼頭設計新突破,堆場采用水平布置形式
南沙地處珠江口,具有水網通江達海的天然地理優勢,造就南沙港區江海聯運模式的特點。
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的定位是集裝箱中轉港,由于水轉水運輸的比例高,其主要工藝流向多為平行于碼頭前沿。因此,在堆場設計上突破目前國內外全自動化碼頭堆場垂直布局的模式,采用與傳統碼頭堆場布局一致的水平布局模式。
水平運輸設備IGV可穿梭至堆場每一個箱位,并在堆場后方設置港內外交互區,實現外集裝箱拖車與IGV分流隔離。這一創新將為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借鑒。
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將于2021年建成,南沙港區集裝箱年吞吐量預計可超過1800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屆時,南沙港區集裝箱能力布局將更完善,整體能力提升,促進規模運輸,提升廣州港港口物流競爭力和港口集聚輻射力,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使南沙港區成為泛珠三角經濟腹地全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出海大通道。
2025-04-15 07:50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4
2025-04-14 15:01
2025-04-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