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對無人化技術應用提出了新的需求。也帶來了無人產業新的發展機遇。無人外賣、無人駕駛,無人工廠,這些曾經的科幻場景也開始逐步落地到了人們的生活。在長期的技術積累下,以各類智能機器人為載體的無人應用,逐漸顯現其力量。
這是一個無人駕駛的外賣機器人,新冠疫情暴發后,它就一直活躍在北京順義區服務當地的居民。用戶只要在手機下單時選擇無人配送即可。
居民 李女士:當時正好疫情,都怕接觸人,尤其像疫情期間有些快遞是進不來的,作為消費者來說我們非常期待這種服務。
2016年,美團外賣開始研發特定場景下無人配送。2018年開始在北京、雄安新區等多地落地測試。令整個研發團隊沒有預計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快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發落地步伐。
美團無人車配送中心產品負責人 李達:整個技術落地比預想的早了11個月,發生疫情后我們的技術研發團隊也是加班加點花了三天時間把車改裝成適合送發貨的車輛,通過這次改裝我們有幾輛臨時的車輛能夠很好的支持到這次抗疫的過程當中去。
為了能夠讓無人駕駛送貨車在道路和小區內安全行駛,團隊在技術上做了更為全面的方案設計。常態化運營后,車速限制在20公里/小時,還配備了安全車在公開道路上監護。進入小區后,車輛的情況可通過遠程監控中心實時獲取,剎車、啟動等都可以進行遠程操控。這些路測數據通過云端傳入后臺后,機器學習會自動對路況進行反復的學習,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外賣無人車的駕駛技能也在不斷的提升。
美團無人車配送中心產品負責人 李達:我們下一步還會進一步加快投入,比如說今年年底我們可能達到百輛左右的規模。
雖然無人技術真正走入生活還需要足夠的時間,在技術和安全保障上做到最佳。但突發的疫情卻為從事無人駕駛的技術團隊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落地場景。除了無人配送,在廣東、北京等地,載人自動駕駛車輛也開啟了測試。創業團隊小馬智行疫情期間,在中美兩地都緊鑼密鼓的展開了載人的自動駕駛測試。
小馬智行廣州研發中心負責人 莫璐怡: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我們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總的在這個道路測試期間,完成的訂單數量其實是增長了30%,那總的這個服務里程增長其實到達了50%。
升級系統、延展服務,在疫情期間,團隊的工程師異常忙碌,無人場景的需求,讓大家迫不及待的開始嘗試更多可能。作為一家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為技術目標的創業團隊,小馬智行自主研發,利用深度學習,積累大量實際路測數據,訓練機器人判斷各類突發路面的情況,并進行快速及時的判斷。目前測試里程已超過200萬公里。
小馬智行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李衡宇:每一臺無人車都是巨大數據的生成機,但是同時這些數據對我們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我們每天在進行道路測試的時候,都會把數據收集到數據中心去讓系統學習,讓工程師迭代算法或者是技術。這個迭代的速度其實是非常快。有可能是上午進行代碼的編寫,下午就會進行道路的測試,可能第二天、第三天就會在小馬所有的車輛上得到應用和部署。一段時間以后就會變得越來越智能,系統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李衡宇介紹,在未來,他們的無人駕駛技術會最先在出租車接駁和無人卡車這兩個領域發力落地。專利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自動駕駛的專利有近8萬項,中國成為了申請第一大國,占全球比例超過40%。通過應用智能化設備,無人工廠、無人倉庫、智能物流、無人運輸等概念的實施速度不斷加快。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當前中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工業機器人連續7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約達86.8億美元。
中小企業協會高新技術產業分會副理事長 侯杰超:用機器去賦能人,來提高整個流水線和整個業務流程的一個效率,這個也是我們看到無人化另外一個縮影,能夠在人和機器結合的過程中帶來豐富的一個商業價值。我們會看到AI會無處不在,會在各行各業的落地里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