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見方的大小,外形酷似放大版的掃地機器人,通過自主導航和調度算法,實現“識路記路”,扛起幾十斤甚至幾噸的貨物在上萬平的倉庫里靈活穿梭,“左右逢源”。它就是“馬路創新”自主研發的智能移動機器人。
位于普陀區上海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產業園區的“馬路創新”,由四位80后團隊主創,一心想把科研創新成果應用到人們看得見的生活中,將技術真正服務于人。
馬路創新自主移動機器人
集群調度“機器人”,
織起一張高效“交通網”
在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上萬平的車間里,百余臺機器人,忙碌而有序地取貨、卸貨、穿梭、搬運,這一系列繁重而又危險的人力搬運工作,完全被機器人取代了。“我們的工廠所需機器人數量多、設備要求高、應用流程也很復雜,”在奇瑞捷豹路虎區域高級經理張經理的眼里,采用自主移動機器人,意味著汽車行業智能化的新探索,“馬路創新的機器人,幫助我們的揀選效率翻了2番,人力成本減少了四成。”
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訴求,馬路創新建立起了“多場景集群機器人協同作業模式”。“傳統的搬運機器人,是單向的點對點搬運,而面對現代倉庫里多樣的品類、客戶對時效的追求,機器人的協同作業成為必須。”馬路創新創始人兼CEO劉哲告訴記者,“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張交通網,即使有上千臺機器人,在庫區內也可以通過合理的調度系統和路徑規劃實現協同作業,與客戶的生產節奏,取貨節拍相結合,井然有序的同時也提升了效率。”
貨物到倉庫后,根據消費者的訂單將商品從存儲區取出是一項勞動密集型活動,為了更快發貨,讓消費者更早拿到所購物品,如何高效地揀選是提升效率的瓶頸。作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主平臺,上海虹橋國際進口商品展銷公司負責人介紹道:“零售電商人工揀選的均速一般是每人每小時100單,自從使用了馬路創新的機器人后,一個人一小時可以完成400至600單,效率提升了4、5倍。”
虹橋品匯現場照片
2025-03-18 12:06
2025-03-18 12:05
2025-03-18 12:04
2025-03-18 12:04
2025-03-18 12:02
2025-03-18 12:01
2025-03-18 12:01
2025-03-17 12:46
2025-03-17 12:44
2025-03-17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