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新基建”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人工智能也迎來了行業的高光時刻。有媒體解讀,人工智能及場景應用的基礎建設,是未來消費投資的主戰場;人工智能有望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社會變革的戰略力量,將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面對關注浪潮,作為行業主體的人工智能企業,更像是面臨著一場大考。國家戰略背景下,如何快速轉化研究成果,如何走向普及化,推進規模落地效應,如何賦能新基建,助推行業發展,這里有一份坎德拉的答題思路。
政策風口,帶來行業發展新空間
“新基建”是以技術、產業驅動,具備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特征的一系列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總稱。布局“新基建”,不僅是面對疫情沖擊的現實需要,也是面向未來塑造數字競爭力的考量。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億美元。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近1000億美元,2018-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1.6%。今年3月,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處組織的“無人配送”線上主題座談會上,坎德拉曾提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獨立產業,涉及上下游多個產業鏈,人工智能項目的應用落地需要各種政策的加持和持續的資金投入。可以預見,隨著新基建浪潮來襲,行業發展即將邁入快車道。
坎德拉已在末端配送領域深耕多年,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機的設計、制造,調度算法和軟件平臺的自主研發,是行業內少數幾家可以做到產研一體的科創型公司。面對新基建風口,坎德拉會把握機遇,積極布局,洞察市場需求,用技術創新更好的解決社會問題。
后疫情時代,深化自身產品力
如果說疫情是“黑天鵝”事件,而隨著“新基建”的建設逐步展開,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都趁勢布局,這才是接下來企業的大考時刻。
坎德拉目前的主要產品有室外陽光無人車、室內燭光機器人。陽光機器人主要應用在室外、室內及半封閉環境,可承擔5Km范圍內的末端配送、新零售運營、垃圾清掃、安檢巡訪等任務;燭光機器人則針對配送的“最后一百米”服務范圍,可為寫字樓、住宅、酒店、醫院等場景提供配送或搬運服務。
陽光機器人在生態園配送
2025-04-15 07:50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8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7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5
2025-04-15 07:44
2025-04-14 15:01
2025-04-1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