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琴
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城市人口日益增多,由此帶來的道路交通狀況愈發嚴峻,擁堵、違法、事故等現象頻頻發生。近年來,智能機器人在交通領域頻頻亮相,在緩解擁堵、道路巡邏、事故警戒等多領域大顯身手,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馬路機器人”現身潮汐車道
交通效率大大提升
近日,一款新穎別致的“馬路機器人”出現在連云港市海州區蒼梧路與巨龍路交叉口、蒼梧路與東鹽河路交叉口。記者了解到,隨著蒼梧路由西向東交通流量持續劇增,路面交警通過手機遙控操作,兩個交叉口的“馬路機器人”自動往北橫向移動護欄,30秒快速完成車道切換,原左轉和掉頭車道相應北移,直行車道由兩條增加到了3條,增加了1條西向東進口車道,有效地緩解了車流量大問題。
“‘馬路機器人’在潮汐車道使用期間,整個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9%,車速提升30%。”連云港市交警支隊科技設施大隊負責人介紹說,等待早高峰結束后,現場交警會再次將車道恢復為正常車道通行。
無獨有偶。今年1月8日,海南省首個“馬路機器人”在海口市龍華區濱海大道與玉蘭路交叉口投入使用。記者了解到,“馬路機器人”是運用智能控制技術,在結構上將護欄立柱設計成信息處理單元與機械傳動單元,通過底部電機帶動4個滑輪,實現護欄自動橫向移動。根據交通流量變化,執勤交警只需通過手機APP遙控就能輕松實現潮汐車道的隔離切換,整個變道可在短時間內完成。
智能機器人化身“交警”
執勤、巡邏樣樣精通
交通領域是機器人落地應用的一個重要場景。近年來,智能機器人化身“交警”,協助完成執勤、巡邏等多項任務,成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守護者”。
去年11月,全國首個道路交通指揮機器人亮相第21屆中國高交會,道路交通指揮機器人可以演示禁止通行、綠燈放行、敬禮、左轉右轉、靠邊停車等手勢。
去年8月,全國首批機器人“交警”在河北邯鄲上崗執勤,這也是國內道路上第一批上崗的機器人“交警”,開啟了我國人工智能交管的新起點。據悉,此次上崗的機器人“交警”涉及到道路巡邏、車管咨詢、事故警戒三款智能機器人。
據了解,道路巡邏機器人“交警”在交通崗可與智能信號機進行聯動,具有人臉識別、語言提示等功能,還可對闖紅燈的非機動和行人進行提醒和抓拍,協助維護交通秩序。比如,闖紅燈的非機動車和行人,都會被巡邏的“交警”提醒和抓拍。當民眾在道路遇到不法分子,陷入危機,路遇這位“交警”,便可以按動緊急報警裝置,警笛會立馬響起,最快時間與后臺警員立即取得聯系。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在道路交通中亮相。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機器人在交通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下,各類機器人在智慧交通領域中將會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推動機器人在交通領域的加速落地,依靠技術升級和規范管理支持和保障應用成熟,將是未來我國“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途徑。
機器人助力“智慧交通”
仍需補齊短板
其實,智能機器人在我國交通領域的應用早已出現。據了解,早在2016年,機器人“小文”就已經走上北京的街頭。作為全國首個走上街頭開展文明交通引導的機器人,小文具有行走、視網膜識別、人機對話、導航、闖紅燈拍照等智能功能。
2018年11月,溫州“首個智能動態交通違法審核機器人”在溫州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正式上線。該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審核,解決拍攝舉報人工審核麻煩、效率低等困境;還能對視頻進行智能分析,對違反禁止標線隨意變道、加塞、逆行、占用公交車道、非機動車道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實現智能審核識別。
溫州市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智能審核機器人識別準確率高,不僅大量節省了人力,縮短了審核時間,經過該智能審核機器人審核后視頻錄用率提高了3倍。
如今,智能機器人在道路交通的應用正成為一種趨勢,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基礎,推動道路交通向“智慧交通”轉型升級,正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要實現機器人在交通領域全面爆發,還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要真正實現機器人指揮交通,還需機器人具備形形色色的內部信息傳感器和外部信息傳感器的感覺、運動、思考等要素。
此外,隨著交通機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未來遭受到網絡安全威脅的可能性也會不斷加大,一旦遭受黑客入侵將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在安全技術的提升上,還需要企業、政府共同努力。
(編輯:羅曉燕)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
2025-04-03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