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新增確診病例呈個位數甚至是0增長
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但這并不意味著疫情已經結束
防疫工作仍時刻處于備戰狀態
為全面維護公共醫療秩序
各地醫院的門診已逐步恢復開放
而就診患者的與日俱增給醫院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
3月16日
小笨再奔最前線,進駐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實地部署
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
以后端AI技術平臺為支撐的防疫解決方案
為醫護人員和病患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門診大廳360度全方位消毒
實力走位智能又安全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于一體的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專科設置齊全,包括內科部、外科部、急重癥部等7個部以及49個臨床和醫技科室,日常消毒工作面臨著人員配備有限、任務重、難度大三大問題。
根據院方需求,智能干霧機器人每天早中晚消毒3次,每次工作40分鐘,首先從人流密集、流動性大的門診大廳開始,工作人員通過專配的iPad控制機器人快速完成醫院高精度地圖的建立后,“超強大腦”熟記醫院每一處的路況信息。
機器人從大廳入口處出發,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升起6孔噴霧頭,利用對消毒液超干霧化后的納米級霧滴,依次對導診臺、掛號處、自助服務區等大廳環境物表進行360°無死角消毒,行走至無人區域時還會開啟紫外線燈管進行照射殺毒,并利用自身SLAM立體避障導航系統,主動躲避行人及障礙物,智能走位,確保作業時大廳內的人員安全。
智能干霧機器人在門診大廳自主消毒
病房專區多點終末消毒
省時省力又省心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目前設有1500張床位,分設多個病房,是病菌最易聚集的區域,更是每日重點消毒的目標之一。
機器人消毒時的霧化速度為3000g/h,消毒效率可達6個對數,在病房及走廊進行多點終末消毒,平均每15分鐘就能完成1000m3的空間消毒任務,同時,16L超大容積的儲液罐配合具備超強續航能力的底盤電池,在滿電情況下可持續工作5到6小時,低電量時還會自動返回充電樁充電,全程無需人工介入。
及時避開桌椅、床鋪,遇到走動的人群會語音提醒對方注意避讓,隨時調整最優消毒路徑……除這些硬核操作外,它還能夠實時監測環境中消毒劑的濃度,如果確認濃度不足,機器人會在該區域反復噴淋,人工是沒辦法做到如此精確程度的,頗受醫護人員認可,就連很多患者也紛紛反饋:“看到醫院每天都有機器人做好消毒,我們感覺特別放心。”
三端互聯 單兵作戰 減負降風險
阻止新冠病毒傳播的核心方法是盡量避免人傳人,小笨智能干霧機器人采用人機分離式遠程操控方式,機器人、iPad、服務器三端互聯遠端配置,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一機一iPad。遙控機器人創建環境地圖,遙控機器人進行精細化作業,在密閉空間內,還可通過iPad了解機器人周邊環境。
機身12寸高清屏觸控。醫護人員通過去點位、去區域、自動化定時定點任務來控制機器人作業,隨時查看工作記錄,方便了解消毒情況。
軟件后臺自主管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院享有獨立賬號,可自主管理機器人,維護機器人地圖、點位和區域并定義多種定時任務。
價值提高“能見度” 剛需“加碼”大趨勢
“醫院是各類病菌聚集的場所,更是疫情高危區域,我們現有工作人員數量根本無法承擔如此高強度的服務壓力,人工消毒也存在著諸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小笨智能機器人的到來,讓我們現有的醫護人員可以全力投入到更需要的崗位上,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工作質量都給我們醫院帶來了質的提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對小笨智能機器人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全球共有114個國家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新冠肺炎已具有大流行特征,全民戰“疫”的主戰場由國內轉向國際,戰勝疫情,除了要靠全民與病毒較量,還需要科技來抗衡。以機器人為載體的智能醫院為醫院的數字化運營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這不是在溫室中培養起來的demo案例,而是經歷實踐艱苦環境考驗的真實案例。新型冠狀病毒的來臨讓醫院把運營的場景搬到了最艱苦的環境,積累了大量的實際數據,不管是智能醫院的管理運營,還是醫護患者的管理運營,用機器人的方式、用云端網絡運營的方式,優化提升能力新建起來,這個意義更加重要和遠大,智能醫院將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在5G的助力下機器人將成為最有力的生產力平臺。
延伸閱讀: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清華大學新建附屬醫院,為北京市醫管局下轄的第22家公立綜合性醫院,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建設過程中得到了臺塑關系企業和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無私捐建和支援。醫院座落于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地區,占地面積94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2.5萬平方米,總規劃床位1500床。
2025-04-11 12:24
2025-04-11 12:23
2025-04-11 12:22
2025-04-11 12:21
2025-04-11 12:20
2025-04-11 12:20
2025-04-11 12:19
2025-04-11 12:18
2025-04-10 05:16
2025-04-10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