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人工測溫、消毒費時費力又危險,為此,西安交大梅雪松教授團隊研發出測溫、消毒巡檢機器人,產品已在醫院、海關等單位投入使用。
將工業機器人技術和醫療應用結合,快速研發產品應對疫情
2月13日,西安交大機械學院梅雪松教授在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團隊去年已經在醫療機器人方面有所突破,如機器人配藥等應用。疫情發生后,團隊將已經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和醫療應用相結合,快速研發出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無人消殺巡檢機器人這兩款產品。
梅雪松介紹,體溫篩查巡檢機器人搭配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通過先進的AI算法,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可同時自動追蹤抓取多個發熱人員,測量精度高、可實現7×24小時智能監測預警,極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員工作強度和暴露風險,并可實現對歷史數據的回溯、數據分析等。
無人消殺機器人配備紫外線消殺管,可實現無人值守、遠程遙控,適用于車站、機場、醫院等,有效提高消殺效率,同時降低人群暴露風險。
測溫機器人可對多人同時測溫
消毒機器人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0倍
梅雪松介紹,機器人其實就是為了替代人,尤其在一些危險的工作環境內。
現在很多人在用84消毒液、酒精進行消毒,一方面存在安全隱患,同時也并不適合食物裸露存放的超市等公共場所,紫外燈消殺是一個更為安全的方式,很多醫院都安裝有紫外燈。但是這個做法又無法推廣到所有的公共場合。團隊做了一個測試,1000平方米的場所用機器人消毒只需要2.5小時,人工則需要一整天,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大概是人工的10倍。
這兩款產品尤其適合一些危險的地方,如武漢的方艙醫院,用機器人來進行測溫、配送藥品食物等,可以有效地保護醫生護士等一線人員。
“人工測溫一次只能測一人,我們的機器人可以同時給多人測溫。”至于測溫精準度和消毒效果,梅雪松稱,產品在設計時就是根據醫用標準來做的,從醫院反饋來看效果也不錯,一個科室用一臺機器即可。
當前最大的困難是產能跟不上
準備給武漢火神山醫院捐贈一臺
據了解,該產品由西安交大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孵化企業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公司位于深圳市,是由西安交大幾位在校學生創辦的,所以產品目前主要在深圳生產。
梅雪松介紹,受疫情影響,很多工廠沒有恢復生產,產品要購買的測溫儀、紫外燈管也都屬于國家管控產品,所以目前只是小批量生產了10臺左右,應用于深圳的醫院、海關等重點場所,陜西目前還沒有。從反饋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大概有五六十個單位要訂貨,但苦于沒法大量生產,無法供貨。
“我們的小伙子們昨晚忙到12點多,自己動手組裝,想給一些重點機構提供。”梅雪松說,他們最近準備給武漢火神山醫院捐贈一臺,如果做好了就會及時聯系。
梅雪松介紹,這款產品的技術其實已經比較成熟,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生產配套跟不上,所以希望生產能盡快走上正軌,從而為后續防疫提供技術支持。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