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服務云作為云制造的應用場景之一,是在“制造即服務”理念的基礎上,借鑒了云計算思想發展起來的一個新概念:指對所有設備采取一種基于物理數據和低級別現象所采取的持續關注和在線診斷,實時采集機器各種性能、指標,只考慮應用、解決問題。
在制造云運行過程中,“知識”即“數據庫”或者叫做“資料庫”起著核心支撐作用。所謂的“數據庫”或者“資料庫”需要統一的“語言”才能實現各種資源的互聯和共享。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在成立之初就投入大量的資源建立統一的“通訊協議”就是為了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標準化。
一、物理資源層(P--Layer)
該物理層資源通過嵌入式云終端技術、RFID技術、物聯網等,從而使得各類物理資源能接入到網絡中,實現物理資源的全面互聯,從而形成云制造虛擬資源,進而為云制造虛擬資源封裝和云制造資源調用提供接口支持。
二、資源層(R--Layer)
該層主要是將接入到網絡中的各類制造資源匯聚成虛擬制造資源,并通過云制造服務定義工具、虛擬化工具等,將虛擬制造資源封裝成云服務,從而發布到云層中的云制造服務中心。
該層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云端接入技術、云端服務定義、虛擬化、云端服務發布管理、資源質量管理、資源提供商定價與結算管理、資源分割管理等。
這個環節擔當的角色有點兒類似大眾傳播媒介的“把關人”,所有的數據匯聚到這里,“把關人”對其進行整理、匯總、篩選,決定信息流的去向,即劃分到哪一個小的數據中心。
三、云制造服務層(C--Layer)
該層主要匯集資源層發布的各類資源服務,從而形成各類云制造服務數據中心。在云制造模式下,用戶參與度不僅限于傳統的用戶需求提出和用戶評價,而是滲透到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
即客戶或用戶的身份不具備唯一性,也就是說一個用戶既是云服務的消費者,也是云服務的提供者或開發者,體現的是一種用戶參與的制造,包括人機交互、機人交互、機機交互、以及人人交互等。
四、核心服務層(S--Layer)
該層主要面向云制造三類用戶(CSP、CSD、云服務運行商)對制造云服務的綜合管理提供各種核心服務和功能。
包括:面向CSP提供云服務標準化與測試管理、接口管理等服務;面向云服務運行商提供用戶管理、系統管理、云服務管理、數據管理、云服務發布管理服務;面向CSD提供云任務管理、高性能搜索與調度管理服務等。
五、接口服務層(S--Layer)
該層主要是面向特定制造應用領域,提供不同的專業應用接口以及用戶注冊、驗證等通用管理接口。
六、用戶層(U--Layer)
該層面向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和行業。不同行業用戶只需要通云服務門戶網站、各種用戶界面(包括移動終端、PC終端、專用終端等)就可以使用云制造服務中心的云服務。
總結
工業云發展是培育工業大數據產業生態和帶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重要基礎,是未來先進制造業發展中實現工業互聯和智能制造的信息中樞。
關于云制造的研究和應用依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在模式、應用和技術等方面都還有許多有待深入探討的空間,下一步將對相關的問題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進而推動云制造在制造業的作用及應用,促進我國正在進行的“云計算”和“云制造”從理論到實踐,從概念到內容落地的具體化,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的水平。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