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產業對物流需求日益增加,自主移動機器人對AGV發起了挑戰。
作為工業搬運車輛,叉車用于倉儲物件運輸已有多時。伴隨工業自動化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叉車被自動導引運輸車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取代。沿著固定的導引路徑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移載功能的AGV儼然是廠房內的“小火車”,它的出現提高了內部物流效率,可將工人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
如今,尚未完全取代叉車的AGV,又迎來了新的對手——自主移動機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成立于2013年的丹麥機器人制造商MiR(Mobile Industrial Robots)公司,專注于AMR的研發與生產,合作伙伴分布全球,包括豐田、大眾、福特等車企。
“MiR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全世界的工廠進一步優化廠內物流”,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首席執行官Thomas Visti如是說。
與AGV必須沿著固定軌道行駛不同,AMR只需被輸入起點A與終點B,就能夠自動尋徑并傳送物料,“MiR的AMR有兩個特點:便捷,安全”,Thomas Visti向億歐汽車歸結MiR機器人的特點。
為說明MiR機器人的便捷性,Thomas Visti舉了一個醫院的例子:“醫院有一項服務是送藥,如果一位護士一天重復拿藥送藥的過程,將浪費大量的精力。通過手機APP操作MiR機器人,它就能便捷地幫護士將藥品從藥房送到病房,后者就能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照顧病人上。”
談到安全標準時,Thomas Visti遺憾道:“目前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尚無統一的安全標準,MiR能做的是確保超越AGV系列安全標準。”
“設計之初,工程師確保機器人在內部某個部件失效后仍保持安全。每個MiR機器人經過多次測試,在任何場景下都能按照既定設計工作。” MiR中國區銷售副總裁Emil Hauch Jensen對MiR機器人的安全機制頗為自信,“MiR機器人是協作型機器人,這是MiR區別于其它機器人公司的一個特點。我們希望讓機器做機器擅長的工作,人做人擅長的工作,安全是人機協同的前提。”
Emil Hauch Jensen向億歐汽車強調了人工智能在MiR機器人身上所起到的功能:“去年的MiR機器人只具備激光功能,當它遇到障礙物后它會選擇繞開,但今年裝配AI攝像頭后,MiR機器人遇到障礙物時會識別障礙物移動與否,進而決定是否繼續行駛。”
目前MiR與豐田等建立了全球層面的合作,這種合作在中國得到了延續,因為不同地區的工廠不同,MiR機器人的應用形式也會有所不同。“自2017年進入中國以來,我們在中國的客戶約40%是全球整車企業,約60%是中國自主品牌。”
談到未來發展,Thomas Visti表示:“2015年,我們的營收不到100萬歐元,但去年,我們的營收突破2500萬歐元。營收快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在第一年,客戶抱著測試的想法購買一到兩臺MiR機器人。到了2018年,他們以數十臺或一個車隊的方式大批購入。因此,我們的增長率在未來或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AMR能否取代AGV呢?Emil Hauch Jensen很篤定:“AMR最終會取代AGV,因為在靈活性與定制化方面,前者比后者強得多。”
AMR能否取代AGV或許難下定論,畢竟中國還有不少工廠仍依賴于人工叉車。但AI在物流機器人領域將得到更多應用已成定勢,“MiR們”任重道遠。
2025-03-17 12:35
2025-03-12 17:36
2025-03-12 16:56
2025-03-07 14:59
2025-03-05 15:37
2025-03-03 09:55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51
2025-03-03 09:49
2025-02-26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