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文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巡視員毛金生先生,在CIROS組委會主辦的2019中國國際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發展高峰論壇暨2019“金手指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按照速記報告整理摘編而成。
大會其他演講嘉賓的報告會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知識產權與國際
非常感謝大家,在北京的時候,兩個星期之前有人聯系我說上海有一個展會,讓我講講知識產權的問題。心里還是比較忐忑的,因為知識產權現在已經是熱到不行的詞了。昨天有個朋友問我關于知識產權,也提到了中美貿易摩擦,所以為這個事情,開場我想講一點點,因為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談判,由商務部牽頭,涉及到知識產權領域,知識產權局也參與。所有的口徑都是以我們商務部的口徑為準,所以我只是從知識產權與貿易摩擦之間有什么關系,談談個人的想法,不便于過多的宣傳。
應該這樣講,有人說,一個國家的GDP,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美國的一半或者超過一半,那么美國就有可能對這個國家發動貿易戰。以前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最近的例子應該是日本,大概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GDP到了美國的大概60%。最后的結論是以日本跟美國簽署《廣場協議》結束。也就是說,日本做出了一些策略,使美國人滿意。現在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技術研發能力很強的國家,同時也是制造業非常強的國家。但是,日本的發展受到了一些阻滯,現在排名第三,這是日本的情況。再早一點是前蘇聯,當時前蘇聯的GDP大概到了美國的50%多,前蘇聯就跟日本的戰法不一樣,基本上是冷戰。結果大家也知道,1989年,前蘇聯好多加盟共和國都分開了,蘇聯不復存在。前蘇聯有好多跟美國的協議,包括軍事上,都是由俄羅斯來承擔,情況大家也知道。
到了中國,深刻理解一下,中國的GDP也差不多到了美國的60%,這場貿易戰的真正開始是從2017年。2017年美國干什么呢?美國國際貿易法里有一個第301款,我們經常叫“301調查”,“301調查”的真正對象是國家,國家的法律、國家的政策等等,他要進行全面的調查、審查,而且每年都要更新。到了2017年,特朗普簽了一個協議,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就決定對中國進行全面的森壓(音)調查。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去年的3月份,結果出來了,大概的主要條款是中國存在強制技術轉讓,存在知識產權侵權。
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進行了第11輪,應該說,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有兩次比較重要的會面或者叫會談。一個是在阿根廷,第二個就是上個月在日本大阪。現在還在保持密切溝通,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在這個基礎上,剛才楊院士也講了政治地緣性,其實地緣性的因素非常強烈,所以總書記經常講“四個偉大”,其中一個叫偉大斗爭。我們一開始還不太理解這些詞,我們這個和平年代,覺得中國發展的挺好,怎么會有偉大斗爭呢?所以這個寓意是非常深的,所以一直都存在偉大斗爭。再理解一下,中國和美國這場貿易摩擦有別于前蘇聯,也有別于日本。所以中國和美國的摩擦以貿易為名,其實是全方位的。我就談這些自己的想法。
要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今天我想從三個方面給大家講一講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事情,最后以人工智能為例,給大家說一些數據,說一些我們國家的優勢和我們國家的挑戰。首先是知識產權保護為我們的創新主體保駕護航。主要這么幾個方面。第一個,我剛才提到了,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尤其是我們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下都強調了中國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最近有這么幾個點,第一個是去年4月份,在博鰲論壇上就提出了兩個“最”的概念,我們好多人都學了英語,最高級不是比較級,也不是一般的表示,這是一種宣示。他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也就是在上海去年11月份第一屆進博會,總書記又提出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外資企業。
今年的4月26日,我們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426”是世界知識產權日,很巧,跟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日子重了,那天是第19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總書記又提出來要保護知識產權。他知道中國將著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全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大力強化執法等等,說的非常詳細。我這個PPT沒準備,其實在大阪G20峰會,總書記在做主旨發言的時候,又提到了中國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時間節點大家也都知道,應該說總書記的指示是非常強的。中國是保護知識產權的,中國是確確實實需要保護知識產權。就像楊院士提到的,我們很多新的產業、新的業態出現之后,這些領域,有些我們是屬于領跑的,我們也需要保護知識產權,我們也需要國外的人保護我們中國的知識產權,已經到了那個時間節點了。
第二方面,知識產權是創新的驅動力,知識產權是保護創新的,這點大家都知道。我這邊用了兩個小例子,左邊上面那個圖,我們世界上第一份關于汽車的專利,下面是一個汽車的模型。最早的汽車,雛形就是這么簡單,到現在什么樣大家也都知道。右邊是一個樂器,薩克斯。薩克斯從1846年第一個專利開始,到了現在,大家家里有孩子的,可能有很多孩子學樂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檔次,薩克斯的品種非常齊全。大家知道小提琴,小提琴技術的創新并沒有像薩克斯這么快,小提琴是什么?小提琴主要是制作工藝,包含了材質。
知識產權對市場,我覺得知識產權影響市場上的競爭力。我這有幾個例子,首先說知識產權價值連城。就是產品的利潤80%以上都集中在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商標和專利許可上,尤其是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更為突出。大家都知道IB+M,其實IBM的技術轉讓、專利許可,IBM整個公司的利潤,有相當一部分,或者說超過60%都是由這些技術轉讓帶來的利潤。另外,半導體芯片行業,86%以上都是屬于知識產權的費用。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我們每年用于進口芯片的費用可能超過進口石油的費用,這些費用有很多都進入了世界上的一些公司,尤其是美國,也包括英國。我想特別強調一點,我們已經開始觸及到一些高端的芯片。一個400塊的手機,專利費可能超過120塊,因為400塊是零售價,成本里或者利潤里,120塊錢是專利費,超過了零部件的成本。
右邊是一些大公司之間的知識產權交易,左邊是轉讓方,中間叫受讓方。最后是每份專利的價格,為什么這樣講?專利的轉讓,我們往往叫專利包或者專利組合。也就是說,設計了一個產品,可能涉及到好幾百件,甚至好幾千件專利,將專利打包組合。專利的單價大家也能看到,最貴的,美國在線轉讓給微軟,每份專利值108萬美元。
這也是講知識產權對市場競爭力的問題,這換了一個角度,從訴訟帶來的一些賠償。大家可以看到,從最上面是2016年,下面是2005年,這些都是當年判賠比較高的,更多的都是發生在美國的。2005年,最高的是6億美金,2016年已經達到了25.4億美金。最上面的例子非常有意思,這個案子還沒有完,是什么呢?是一個制藥公司和一個研發機構合作,這個研發機構的專利被侵權了,那個時候還沒有判賠。有一個企業就跟這家研發機構去合作,他看到了他的潛力,然后跟他一起去打官司。我說這個案子為什么沒完?美國判了,歐洲還沒判。我們叫知識產權是戰略資源,有它的前瞻性,說的不好聽,就是能不能把專利玩好,那你對專利的判斷、市場的判斷,這個是要進行綜合分析的。
我說知識產權是“必爭之地”,各個公司之間,互相都有糾紛,都有訴訟。我們行內有人這樣說,說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糾紛,不是因為他做的好,而是不夠強大,別人沒盯上你。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現在跟美國有點貿易摩擦,從戰略上講的話,我覺得這也是必然,因為我們強大,我們不強大,他不會找我們的。
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品牌價值和企業的價值。品牌價值,我這個地方想說一下,右邊有兩款包,某知名品牌皮包賣35000人民幣,而類似普通皮包,功能相同的只賣300元,差了100倍。下面關于企業價值,他們做了一個調查,標普500,把這些企業的價值做了一個分類。2015年企業價值的84%都是來自于專利、軟件、客戶名單、商標、專有程序、技術訣竅、版權、人力資源、培訓、商業秘密等等無形資產,而這個比例在1985年只有32%。大家從這個趨勢可以看到,也就是說企業的價值越來越體現在無形資產上。剛才楊院士特別提到了,軟件占比也是非常高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真的優勢不是很多。
國家知識產權的職能
第二部分講一下我們國家知識產權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跟大家做一個匯報。第一個就是完善我們的法律法規,尤其是法律制度。我為什么提到商標和專利?總書記提到好多次懲罰賠償制度。我是權利人,我要告這些侵權者,我必須拿出證據,我必須拿到他的訂單、發票、合同等等,這個是非常難的。我們現在如果引用了懲罰系統賠償制度的話,那就不是說你說多少是多少。我們的懲罰賠償制度最高是5倍,我們是懲罰力度最大的。專利法正在修改,已經從國務院到了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已經經過了二審。目標或者說主要條款也是有懲罰性賠償制度,最高5倍,美國也是3倍。從這里能知道我們國家不管是從總書記、政府,我們的決心是什么。
有的同事問我,申請專利時間太長。現在國務院叫放管服,對知識產權局也提出了要求,要把專利的審批速度加快,目前我們專利審查的周期大概在22個月,大家心里也有底。對我們權利人、申請人的感覺大概在三年左右,因為我們有個要求,要在一年半之內公開,現在也不是說公開了才能審查,但是一般情況是公開了審查,這個周期平均也要一年。有些領域快,有些領域慢一些。我們作為申請人,遞交的文件,如果比較清晰,對于我們審查員來說,很容易判斷。反過來,如果爭論的比較多,這個周期會拉長。右邊的圖是我們國家現在大概的專利和商標的量,我們商標的注冊申請量,應該說連續超過20年是世界上的第一位。我們發明專利的申請量,應該連續有7-8年是世界第一的。到了什么程度?我們去年,或者說從前年開始,2017、2018年,我們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已經超過美國、日本、韓國,包括歐洲,他們授予發明專利的量的總和,也就是我們到了這個數量級。
這個是執法的問題,有很多人也在抱怨,我們申請了以后都不能保護,這個問題也很復雜,作為政府部門,我們加大了一些行政執法的力度。通過一般性工作相結合,行政執法的數量大家也能看到,增長的非常快。在國際上,全是以司法為主。為什么講我們國家行政執法,因為我們國家的特點,地域比較廣,數量很大,整個司法資源是不夠的,就形成我們中國的一種模式、中國的一種智慧,司法與行政執法相結合,我們叫兩條腿走路,雙腿制。
加大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這個地方是我們知識產權局從去年進入改革以后,改革之前我們就開始做這項工作,改革以后,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這樣一個制度或者這樣一個機構,在全國布局,我們的進度和密度在不斷加大。圍繞這些產業的發展,在各個地方建立保護中心。保護衷心感什么?四個職能。第一個是快速審查和確權,大家知道,我們的審查都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那個章授予的專利權,只有那一個章,應該說這是統一審查的,也沒有一審二審。如果說你的專利被駁回了,你可以提出復審。地方中心怎么審查?他們做一些前期的工作把這些證據找到以后,我們在審查的時候要采集這些證據。還有一個是快速維權,我們上海這方面要少一些。做的比較好的有兩個點,一個是廣東的舟山,相當于一個行業協會在那去做,協會、成員單位之間有侵權的話,協會組織會協調一些事情。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離的不遠的江蘇南通,有一個紡織業,也有這樣的機制。現在我們在全國已經開始推廣,我們的發明也在推廣。另外一個就是做一些行政執法的保護協作,還有就是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
每一個保護中心都會跟著1-2個產業,比如說武漢,是光電子信息。上海也有,上海的浦東是高端裝備和生物制藥。這是保護中心取得的成就,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我們的企業現在不斷的走出去,我剛才也提到,我們有很多的行業,這些企業走出去以后,也會遇到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我們國家對知識產權自我服務的能力還是相對比較弱的,應該借助于我們的中間服務機構,因為知識產權畢竟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尤其是專利。這樣的話,我們企業走出去也需要得到國外的人保護我們。同時,我們走出去也不要侵犯別人的權利。我們目前在海外維權下大力氣,首先是關于平臺建設。我們“一帶一路”,到了非洲,到了一些小國家,這些國家的法律怎么規定,有很多企業是不清楚的。我們從信息提供上,首先要建立平臺,我們有一個網站,叫智南針。明天回去,我們有一個糾紛指導中心要掛牌。我們的企業走出去,很多都不知道問誰,涉及到知識產權問題,所以我們可能要成立一個海外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另外就是我們可能有一些專項去協助我們的企業提升能力。
人工智能專利申請
第三,把人工智能的一些數據跟大家介紹一下。全球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目前累計190萬件,這是專利組。后面總的專利是350萬件。這兩個數什么關系?一共有190萬個技術方案獲得了專利,為什么有350件專利呢?因為一個專利和一個技術方案,可以向英國申請,也可以向美國申請,所以可能會有兩份專利。真正的技術方案是190萬件。近十年,每年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專利申請,在全球是10萬件。我這里能看到曲線上升的非常快,最近發展的速度非常快。
人工智能領域,這些目標市場在哪兒,我們的發明人到哪兒去申請呢?這張圖可以看到,主要是到美國和中國。到哪兒去申請,不光是中國的申請人,也包括美國和全球的申請人,他們選擇他的市場將來去哪兒,他先申請專利。目前我們統計的是,主要還是在美國和中國。這六個國家和組織,大概占了90%的專利申請。作為申請人來說,中國的申請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是最多的。到美國申請的人工智能專利是第一,但是提出申請,申請人或者發明人最多的是我們國家。其次就是美國,再就是日本、德國、韓國。
主要的技術來源國,中國和美國還是主要的,后面一些是日本、韓國和德國,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可以用一句話,我們國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一些新的行業,我們發明專利的申請量要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左邊這個圖,上面是近5年,中間是近20年,最后是所有的加起來,我們做了一個分析。可以看得出來,柱狀圖的變化情況,總共是100%,大家可以看到,應用層是怎么變化的,包括感知層、認知層。從專利數據來說,專利申請涉及到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機器人。另外,芯片、傳感器、計算機視覺領域專利數量排名第三,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技術。從這些專利來分析,能夠知道我們這個世界上,目前技術往哪兒走,誰擁有了這些技術。各個國家可能不一樣,我們國家為什么專利數量這么多,我們主要是做產業,所以我們應用層的專利數量遠遠高于其他國家。
談個問題,我剛才講了我們國家發展的很快,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數量非常大。我們的專利申請到海外的布局很少,所以也預示著我們的產業、產品銷售到國外,或者產業轉移到國外的時候,會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很多。你沒有產權,你到那去爭地,顯然人家不會同意的。我分析了一下這個圖,不同國家授予的專利,都是哪些國家去申請的呢?我們國家幾乎95%全是我們自己的人,美國人的申請只占1.7%,絕大部分專利都是中國的。大家可能要問這些專利的質量怎么樣,總體來說,我們的專利質量可能還是偏弱一些。有幾個很有意思,像德國,在德國申請專利,不是德國人申請的最多,是美國人申請的最多,其次是歐洲其他國家。從這些數量的分布可以看到,我們不同的國家、不同申請人、不同的發明人關心的市場多大,在哪兒。
新的挑戰
最后還有一個挑戰,我們的法律、操作都會帶來一些新的挑戰,正因為有挑戰,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可能會在一些新的領域,用國際規則的制定,尤其是有些互聯網環境下,包括電商,這個地方離杭州很近,阿里巴巴在電商這個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大家聽到最多的可能是買到假貨,其實每個網站都在賣假貨,每個國家都在賣假貨,但是阿里巴巴可能遇到的問題比較多,數據多,將來會形成一些經驗。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虧損,我們國家應該是有話語權的。我就做這些介紹,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2025-03-06 10:25
2024-12-23 09:00
2024-12-04 11:35
2024-08-20 09:19
2024-05-08 14:12
2024-05-07 13:07
2024-04-23 09:35
2024-03-13 09:37
2024-03-11 10:31
2024-01-16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