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無人駕駛創業公司不斷涌現,如今正面臨著商業化探索的關鍵時期。接下來,無人駕駛的行駛方式等待檢驗、量產中亦有諸多難題等待解決。前不久,李開復還曾公開表示,像Waymo一樣的自動駕駛,即人可以不在駕駛位上,還需要很久,但是以后的車沒法人機協作。
他還進一步解釋道:“我們也可以認為以后無人駕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會通過物聯網彼此交流,比如說一輛車可以告訴另外一輛車,說我爆胎了,請你們讓開一點。自動駕駛將取代人類駕駛。當然達到這個程度還有20年,30年還是40年,有爭議存在。”
雖然在商業落地的過程中,無人駕駛的生態圈還面臨眾多難點。但大多數人依然支持“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光輝起點”的這一觀點,對該領域的探索也不會止步。這其中,SLAM的應用至關重要。
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是指運動物體根據傳感器的信息,一邊計算自身位置,一邊構建環境地圖的過程,解決機器人等在未知環境下運動時的定位與地圖構建問題。目前,SLAM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用途包括傳感器自身的定位,以及后續的路徑規劃、運動性能、場景理解等。
由于傳感器種類和安裝方式的不同,SLAM 的實現方式和難度會有一定的差異。按傳感器來分,SLAM 主要分為激光 SLAM 和 vSLAM 兩大類。早在 2005 年的時候,激光 SLAM 就已經被研究的比較透徹,直到目前,激光 SLAM仍然是最穩定、最主流的定位導航方法。
隨著計算機視覺的迅速發展,vSLAM(基于視覺的定位與建圖)因為信息量大,適用范圍廣等優點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基于視覺的 SLAM 方案目前主要有兩種實現路徑,一種是基于 RGBD 的深度攝像機,比如英特爾的Realsense和小覓深度相機系列產品;還有一種就是基于單目、雙目或者魚眼攝像頭的。
基于深度相機的SLAM ,跟激光 SLAM 類似,通過收集到的點云數據,能直接計算障礙物距離,相比基于單目、魚眼相機的 vSLAM 方案,需要利用多幀圖像來估計自身的位姿變化,再通過累計位姿變化來計算距離物體的距離,并進行定位與地圖構建,基于深度相機的 SLAM 方案在無人駕駛領域應用更為普遍。
小覓雙目攝像頭深度版(MYNT EYE Depth)采用“視覺+結構光+慣性導航”融合的方案,內置深度計算芯片,無需上位機即可輸出深度。相較固態激光、單目相機、視覺相機、結構光相機和ToF相機等單一深度傳感器方案,“視覺+結構光+慣性導航”融合的方案是適用場景更廣泛且更具性價比的3D傳感器融合解決方案。
小覓雙目攝像頭深度版提供120°FOV和50°FOV兩種視角方案給客戶選擇,120°FOV版本提供更廣闊的深度識別范圍,50°FOV版本則具備更高精度水平和識別深度,識別距離可達15m,精度可達毫米級,為室外作業環境提供了更多可能。
總的來說,想讓用戶在AR/VR、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領域體驗加強,還是需要更多SLAM前沿技術做支持。未來新型傳感器的出現也會不停地為SLAM注入活力,在降低SLAM算法難度的同時,也會給SLAM的技術格局帶來許多變化。
輕客智能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是MYNTAI(小覓智能)旗下在中國無錫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專注立體視覺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核心技術包括自主研發的實時3D視覺慣性導航技術VPS、視覺里程計VIO技術、自動駕駛、環境/物體識別、人臉/身份識別等。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雙目攝像頭模塊、 vSLAM模組以及基于視覺技術衍生的機器人產品。未來,通過多步走戰略,MYNTAI的戰略目標是通過軟硬件融合的成熟解決方案,打造基于計算機視覺導航與識別的行業最優VPS云服務商。 此外,MYNTAI(小覓智能)還在中國北京設有全資子公司輕客小覓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品牌理念
企業定位:專注于“立體視覺技術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
企業使命:為人工智能時代應用裝上一雙導航避障的雙眼
企業精神:誠信勤奮執行協作
2025-04-19 09:52
2025-04-19 09:51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50
2025-04-19 09:49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7
2025-04-19 09:46
2025-04-19 09:44
2025-04-19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