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19日,第四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全球總決賽大數據智能化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兩天時間里,大咖云集聚焦科技前沿,見證了TMT、AI、大數據創業項目終極對決,共商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共謀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未來。
本屆三創大賽全球共有799個項目參賽,涉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大建筑、城市更新、文創體育、健康醫療、先進制造、集成電路、新材料、環保等多個領域。總決賽地點設在重慶高新區,參賽項目分為成長組、天使組、創意種子組三個組。總決賽共集聚了102個項目,60多個專家,100多個團隊。
新形勢下,重慶如何突破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瓶頸?又該建立怎樣的發展格局?在論壇上,重慶日報記者對現場部分專家和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產業化落地面臨兩大挑戰
重慶日報: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產業化落地方面,您認為關鍵點有哪些?您對重慶大數據和智能化產業發展有何建議?
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案例研究室主任邱東曉: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產業化的落地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挑戰。首先是應用本身的落地,不管是電網類還是工業類,真要應用落地到產業上面是有非常大的挑戰——一方面是數據的挑戰,往往建模期間,80%的時間都在進行數據的整理,這是一項十分龐大且復雜的工作。
第二個挑戰是,針對每一個行業其實都有一個業務的支持,而數據和業務的支持之間是一個很大的鴻溝,且不同的數據之間也很難進行融合。
對于重慶如何將大數據和智能化產業落地發展,我認為要針對這兩個挑戰作出比較系統化的考慮。比如,要形成孵化培訓這樣的基地,真正理解和重視教育培訓和孵化的重要性,讓大數據、智能化項目很好地與當地市場落地對接。
另外,我們看到重慶對大數據智能化產業落地發展非常重視,對這些項目的引進和管理都群策群力。我認為,重慶把這件事做好后,大數據和智能化產業在重慶落地發展就很容易成功。
制定出臺工業大數據發展規劃
引導和帶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重慶日報:重慶是傳統的重工業基地,您對重慶的工業大數據發展方面有什么建議?
昆侖數據首席運營官秦磊:工業大數據是智能制造的基礎。重慶工業企業眾多,需要運用大數據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智能制造升級。
怎么做?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大數據建立起精細化運營的能力,把原來的粗放式管理變成精細化的管理,幫助他們實實在在地解決被國外工藝“卡脖子”的問題,只有突破這些難點,工業企業才能迅速提質增效。
大數據與傳統工業深度融合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建議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工業大數據龍頭企業試點示范,制定出臺工業大數據發展規劃。另一方面,應加大與工業企業的協調配合,引導和帶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智能化和大數據產業在重慶崛起不是偶然
重慶日報: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全國很多地方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得到迅速發展。重慶引進大數據和智能化優勢在哪里?
市招商投資促進局副局長付嘉康:對重慶來說,最大優勢有兩個:第一個是強大的經濟體量。重慶是一個8.24萬平方公里的大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大概3億人群,其中包括川東地區的很多城市,包括成渝城市群。這座龐大的城市需要智能化管理,這就是智能化產業在重慶發展的最大需求。
第二是重慶的工業基礎,我們的工業齊全,是傳統的制造基地,在迭代升級上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這兩大因素決定了智能化和大數據產業在重慶崛起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觀點集納》》
新一輪產業浪潮中重慶成為大數據、智能化驅動產業創新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清華與重慶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從概念驗證、孵化加速到產業化等成果轉化的新規律和新方式。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
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新時期走出中國模式和中國特色。當下,廣域人才和深度參與是新時代智能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起點。
智能科技是一個新興行業,應加速建立這個新興行業的人才技術標準,并通過社會強大的第三方,成立大數據、智能化等新興行業協會,以此提出智能科技人才的崗位標準和職業標準,盡快促進智能科技人才標準化建設,從而保證產業和社會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李越
我們一直都走在智能化創新創業的最前沿,在這條路上一定會走彎路,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是要勇于嘗試。
——云城科技創始人、CEO王軼捷
未來五年,智慧城市將遍布全國發達地區,建成以全覆蓋、全智能、全閉環為特點的高效治理架構,這里面大量的AI和大數據創業的機會一定要抓住!
——文安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陶海
2025-04-21 12:14
2025-04-21 12:11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