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將建成和認定100個數字化車間和10個智能工廠,推動5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升級、400家企業建設應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100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應用、25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實現智能化升級
預計到2022年
重慶將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成50個智能工廠、500個數字化車間,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設12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
重慶8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將邁入數字化制造階段
64%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階段
全市智能制造關聯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3月6日,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重慶數碼模車身模具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調試焊接機器人。(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崔力 攝
4月9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在兩江新區啟動建設。
該研發中心占地1000余畝,總投資43億元,集設計、試驗等7項功能,汽車制造仿真分析等12個領域,以及混合動力、空調系統等180個實驗室于一體,將與長安汽車的“五國九地”研發中心(分別設立在中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協同進行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
與之同步建設的,還有長安汽車“全球智慧研發平臺”,它是由長安汽車分別與華為、騰訊、博世等攜手成立的聯合創新中心,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等展開技術研發,推動全市汽車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長安汽車,只是重慶主攻智能制造的“領軍者”之一。去年以來,重慶先后有200多家制造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進行轉型升級。
智能化為重慶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制造業“升級版”注入新動能。
推動智能化改造 為傳統制造業植入“智慧因子”
4月15日,在重慶小康動力公司(下稱小康動力)智能工廠,其生產場景很“科幻”——在工廠作業期間,20臺AGV智能物料小車搬運著各類物料,自動駕駛穿梭于廠房內外。
“智能物料小車的停車精度為5毫米,比人工操作更精準。”小康動力負責人介紹,這間智能工廠還運用了諸多“智能化”。
比如全自動機器人冷測試機,其集成了10余項智能制造先進技術,能夠對間隙、振動、傳感器等9類近1000項發動機故障進行準確識別判斷,故障判斷準確率達100%。
同樣,在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下稱上汽紅巖)焊接車間,20多臺機器人揮動手臂上下翻飛,焊槍帶來一陣火花飛濺,不一會兒,一個完整的重型卡車駕駛室殼體便焊接完畢。
如今,上汽紅巖焊接車間工人張健上班時,不再手持焊槍在每臺設備之間穿梭奔忙了。他只需操作監控系統,下達生產指令,即可交由機器人完成所有工序——這些機器“焊將”們24小時連軸轉,每時每刻都干得熱火朝天。
“這個駕駛室焊裝生產線智能化改造項目去年3月啟動,今年初完成改造后,已達到讓老生產線兼容生產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產品,以及提升焊裝駕駛室產能這兩個目的。”上汽紅巖焊接前期工藝開發主管孫雨說,生產線共投入機器人25臺,目前焊接車間的生產工序,除了需要人工上料外,所有的裝配、焊接、轉運等流程全都由機器人自動完成。
智能化生產線投用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以前30名工人每小時生產11臺駕駛室,而現在僅需6名工人操作機器人,每小時可生產15臺駕駛室。
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市,如今,像小康動力、上汽紅巖這樣的例子很多——重慶不少制造企業紛紛植入“智慧因子”,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大數據智能化與制造業發展融合,不斷推動著傳統企業實施轉型升級。”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稱,當前越來越多的“重慶制造”邁向“重慶智造”,帶動全市工業整體轉型升級及結構調整。
他表示,按照《重慶市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重慶智能制造將全面發力——到2022年,全市將累計推動5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10個具備國內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50個智能工廠、500個數字化車間,創建25個行業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以及12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基本建成覆蓋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發展機器人產業 全市已有機器人企業300多家
位于北碚區蔡家組團的橫河川儀公司,由中國四聯集團與日本橫河合資組建。它也是智能化生產的受益者之一。
橫河川儀的主打產品是測量工業儀器壓力的設備——變送器。早在數年前,該公司就建成了自動化生產線,通過設定參數讓機器自動完成裝配。
不過后來,隨著產品種類不斷增加,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裝配不同品類的產品,需要人工頻繁調整參數,產品生產的誤差率有所抬頭。
為此,這兩年來橫河川儀陸續對既有生產線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讓整個產品生產環節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自動銜接。
如今,在該公司生產車間,一套坯件產品在進入數控機床,經過磨、鉆、銑等多道工序后,將被自動刻錄上二維碼,然后“搭乘”自動化物流車進入裝配車間,再掃描二維碼;通過掃描,哪種型號的產品以及相應的裝配參數,都會即刻顯現在裝配線屏幕上;然后由機器人將這些產品放置在裝配線相應位置,鉚準螺絲進行加工,不一會兒,一套完整的產品即制作完畢。
“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無法比擬的,并且不同型號的產品在外觀上差異很小,很難靠肉眼識別,而通過二維碼記錄和產品信息傳遞、自動選擇轉配參數等智能技術,完美解決了這些難題。”橫河川儀負責人說。
市經信委表示,利用大數據、智能化、人工智能技術來變革制造業,已逐漸成為重慶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內容。其中,工業機器人就是推動重慶制造打造“升級版”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市已有機器人企業300多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突破120家。在機器人制造領域,重慶已初步形成集研發、整機制造、系統集成、機器人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川崎、庫卡、ABB、發那科,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機器人廠商中已有4家落戶兩江新區;永川區聚集了深圳固高、廣數機器人、華中數控等一批國內智能裝備制造的龍頭企業,璧山區正在積極籌建機器人產業園……重慶機器人產業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制造企業的市場需求與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聯合會輪值會長余亞軍表示,因為重慶的汽車、電子及裝備制造等產業全都是機器人需求“大戶”,從而催生出源源不斷的機器人使用需求,吸引國內外眾多機器人制造企業紛至沓來。
他介紹,國際上常用萬名產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作為衡量該地區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的標準。目前,重慶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約為50臺/萬名產業工人,今后3年內有望提升到150臺/萬名產業工人,屆時全市工業制造效率亦將比現在提高3倍。
根據《重慶市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重慶將形成完善的機器人研發、檢測、制造體系,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機器人產業將成為重慶新的支柱產業。
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全面建設先進制造業體系
今年,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全面建設先進制造業體系,是重慶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題。
在4月12日舉行的全市智能制造經驗交流會上,市經信委表示,今年全市將分兩批建設、認定100個數字化車間和10個智能工廠,持續營造智能制造氛圍。
“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建設成效明顯,是去年重慶智能化改造的亮點。”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表示,2018年,全市組織重點企業實施203項智能化改造項目,其中28項列入國家計劃,建成62個數字化車間、14個智能工廠。實施智能化改造后,全市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7.3%,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9.8%,單位生產能耗平均降低17.3%。
“特別是通過智博會平臺,為全市企業發展增添了國際級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劉忠說,在首屆智博會上,重慶通過引進施耐德、西門子、三菱電機等跨國企業,為渝企智能制造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加快了智能化改造進度。
市經信委表示,持續推進重點產業智能化升級,是今年重慶培育制造業“升級版”的“重頭戲”,全市將持續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挖潛力度,“智能”仍將是關鍵詞。
為此,重慶今年將持續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兩個方面“雙管齊下”——通過發展智能制造,推動從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到服務的全價值鏈優化提升,帶動制造業供給體系整體質量效益提升,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并針對汽車、電子、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的不同特點,分行業引導企業更新數字化設備,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新時代有新作為。蓬勃發展的智能產業,正成為重慶培育先進制造業的新引擎、助推器,不斷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巴渝論壇>>>
抓住智能化提供的 “換道超車”機會
單士兵
通過智能化手段,打造重慶傳統制造業“升級版”,正在不斷開花結果。2018年,重慶市組織重點企業實施203項智能化改造項目,其中28項列入國家計劃,建成62個數字化車間、14個智能工廠。實施智能化改造后,全市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7.3%,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9.8%,單位生產能耗平均降低17.3%。
單看這些數據,有點冰冷無趣。仔細體會,不難發現背后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破繭成蝶,是企業運行效率提升的有力明證,是產品升級的市場突破,更是企業員工實實在在的利益福祉。在重慶,像小康動力、上汽紅巖等制造企業,就是在植入“智慧因子”后,成功開啟了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未來重慶將以更大力度推動更多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這意味著,傳統企業通過擁抱智能化有利于實現“換道超車”,完成華麗轉身。
對傳統企業來說,已到必須重新發現人工智能價值的時候。不得不說,現在仍有一些企業對人工智能麻木無感,特別是在一些傳統行業領域,有些人甚至對人工智能的科技認知還停留在“科幻大片”階段。第一臺蒸汽機車問世時,駕著馬車與火車賽跑的人,起初譏笑火車沒有馬車快,最終卻被甩得無影無蹤。同樣,現在對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如果錯過智能化的快車道,就很可能掉進永遠無法爬出的沼澤地。
今天已經真正進入了智能化時代。事實上,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產品,正在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者也正在成長為注重觀感使用體驗的用戶。人工智能市場的迅速擴張,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迅猛崛起,特別是先發企業已經享受到融入智能化帶來的發展紅利,這一切,都在說明智能化顛覆的不僅是傳統行業,也包括傳統互聯網行業。對企業來說,擁抱智能化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拓展,而應上升為一次整體轉型。
既要有認知,更要有行動。重慶傳統制造業之所以能夠搭上“智能快車”,關鍵就在于堅定不移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已經成為重慶發展的共識。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慶通過各種具體舉措,不斷加強各個領域學習大數據智能化背后的知識邏輯,各級政府和企業在不斷理解大數據的內涵,逐漸形成大數據思維,學會運用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平臺,由此形成閉環,收獲“重慶制造”升級為“重慶智造”成果,自然就是順理成章。
在今天,只有做智能化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才不會辜負智能化提供的“換道超車”機會,期待更多行業領域在人工智能發展的軌道上,駛向一片更加遼闊的地帶。
云從科技AI智慧展廳正式開放
可體驗人工智能在安防、金融、教育等領域的應用
大數據智能化有啥魅力?云從科技在重慶數字經濟產業園打造了一個AI(人工智能)智慧展廳,你可以去體驗一下。
4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兩江新區了解到,我市人工智能領域首屈一指的“獨角獸”企業——重慶中科云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云從科技)打造的AI智慧展廳已正式開放。市民可以先預約,就有機會見識到大數據智能化領域的一系列最新成果。
1280平方米空間展出內容豐富
云從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作為跨行業入口,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傳統行業,成為我國自主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的領軍者。
云從科技打造的AI智慧展廳,位于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互聯網園(二期)11棟內。展廳面積約1280平方米,分為序廳、云從大街、城市大腦、分享廳等區域。
其中,云從大街涵蓋了安防、金融、機場、教育、商業等多個應用板塊,對AI技術與金融、安防、交通、零售、商業等重要行業的深度融合,以及兩江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行了集中展現。
人臉識別可助公安快速破案
記者在其中的智慧安防展區看到,“智慧鑒身”項目不僅可以對人臉進行活體識別,還能實時生成3D人臉模型。
近期,云從科技基于單幀圖像的3D人體重建技術,在全球關于該領域的權威數據集Human3.6M、Surreal和UP-3D上刷新了世界紀錄,將原有最低誤差紀錄大幅降低30%,呈現出來的模型更精細、更迅速,將大大推動相關智能圖像應用落地。
在安防領域,云從科技開發了安防大數據平臺、“睿眼”AI相機、智慧社區安防系統等產品。
其中,安防大數據平臺通過人臉識別、關系網分析、跨鏡追蹤等技術,集實時監控、掛圖作戰、人像檢索,布控預警等于一體,可實時掌握目標人物行蹤,預判其活動時間和空間范圍,協助公安快速破案。
目前,該平臺已在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部署上線實戰,協助全國公安機關破獲3000多起案件,抓獲上萬名犯罪嫌疑人。
“智慧大腦”可服務機場和金融機構
云從科技打造的“智慧大腦”系統則可在不同場景實現應用,服務于機場、金融機構等。
在機場大腦展區,記者體驗了“刷臉登機”——即模擬從機場出發口通過人臉識別驗證身份證、人證合一后,無需展示紙質或電子登機牌(登機二維碼),即可通過人臉識別,直接“刷臉”查詢出發航班信息、通過登機口。
目前,云從科技的機場大腦系統已部分應用于重慶、銀川、廣州等地機場。
在金融大腦展區,云從科技展示了在智慧銀行、智能風控等方面的“AI+金融”解決方案,通過智能感知、AR識別(增強現實技術)、聚合支付等技術,實現VIP迎賓、刷臉支付、VR(虛擬現實技術)銀行、AI網點、智慧金融助手等功能,助力金融機構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服務。
如今,云從科技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第一大AI供應商,其智慧金融解決方案應用于400多家金融機構。
在城市大腦展區,云從科技展示了其“智慧大腦”系統,該系統可調取城市人臉、人體、車輛、語音等攝像機、麥克風感知到的城市數據,為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持。
人工智能賦能打造智慧校園
在智能教育展區,記者了解到,云從科技與高等院校進行合作,用人工智能賦能校園,提高教學效率,培養“AI+X”復合人才,提供智慧校園、學情管理、智慧教育、AI人才培養、AI實訓等方面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目前,云從科技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已應用于重慶郵電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并與重慶郵電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英國華威大學等高校展開產學合作。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