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篩選出真正的需求方和行業參與者,主辦方決定會議收費。確切的說,收費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平衡會議成本;第二是“付費”是最有效的需求過濾,可以有效的剔除偽需求,確保會議質量。
從會議的實際運作結果來看,報名參會的積極性超出了主辦方的預期,濾除許多不愿意付費參會的低意向群體之后,確認參會的企業和嘉賓都是業內價值較高的精確的行業群體和人員。
通過對與會各方的了解和分析,總結如下:
1、移動機器人是當下最為“貼地氣”的機器人領域
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領域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與中國的物流產業發展融合密切
談到物流公司,大家馬上就會想到菜鳥、京東、順豐、四通一達,以及一些比較大型的知名的物流公司,比如麥絡物流、安吉物流、德馬物流等。
這些公司有的自己成立了龐大的團隊自主研發,比如安吉物流在停車場移車機器人的研發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們的產品可以將停車場上一輛停在地面上的汽車用機器人自動舉升并搬運到指定的位置;有的通過參股技術領先的企業的方式實現能力整合,比如菜鳥領投快倉機器人、京東科技入股馬路創新。
順豐、四通一達等公司主要是作為甲方,通過整合資源的方式實現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在會議籌備期間,主辦方拜訪了位于上海的圓通總部,對圓通的情況進行了一些了解,雖然圓通的情況并不能代表此類公司的總體情況,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在這些企業存在著旺盛的需求。
(2)需求清晰、場景明確、需求旺盛
物流領域(包括大物流以及工廠內部的物流)的需求是能夠被很好的結構化的,一旦場景被結構化了、標準化了,就能夠通過自動化的手段加以解決。
工業機器人(主要指垂直多關節機器人)很難規?;茝V的最重要障礙是面對的場景除了汽車制造領域外,基本很難尋找到可以標準化應用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是不同的——都是工程性的,這極大地阻礙了垂直多關節機器人的推廣和應用。
如果客戶需求是工程性的、非標的,那么,這個工程場景必須具備:1)工程規模要足夠大;2)類似的工程場景至少具備70%以上的相似性。成立一家公司做工程,做具備上述條件的工程項目是能賺錢的。汽車工業之于垂直多關節機器人就是具備上述特征的場景。因此,我們看到眾多圍繞汽車行業做工程的公司都是有錢賺的。但是除了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的其他應用場景都不具備這樣的特征,即便是3C行業也是如此,所以,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很難產生巨無霸型的大公司——除非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物流領域的需求也是工程型的,與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面對的工程場景都是符合上述兩條必備條件的。比如快倉機器人在無錫菜鳥倉庫超過1000臺移動機器人的智能倉儲項目;比如香港中文大學劉云輝教授團隊在香港機場做的低速無人駕駛物流輸送項目;比如高仙機器人做的用于機場等大面積地板清洗的洗地機項目等。
快倉機器人在菜鳥無錫倉庫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機場項目
高仙洗地機
類似的場景拓展開來,傳統的制造業工廠中廠內物流基本上都是依賴人搬、車拉的,這些場景也都是結構化的,很多企業看到了這個機會,于是智能叉車作為一種需求廣泛的產品已經有很多機器人公司進行研發和銷售。智久機器人有限公司便是這個領域的典型公司。智能叉車領域進入的公司比較多,很多公司技術完整度不高,所以,產品的應用還是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有些公司僅僅給叉車裝上了一套定位系統就開始宣傳自己的叉車是智能的,這還遠遠不夠,要讓一臺智能叉車能夠在工廠里用起來,還需要倉庫控制系統、倉庫管理系統以及調度系統等。傳統的倉庫管理系統和控制系統并不是針對今天的智能化場景開發的,因此如果是舊倉改造,難度較大;如果是新的倉庫,那么就需要工程提供方具備完整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目前做智能叉車的公司很少具備的。
我們看到了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的未來,但是,要實現更多的場景落地還需要一些時間。隨著眾多體量巨大的公司快速進入,我們將很快看到市場格局的形成。
(3)關鍵技術基本都已經被突破,或者在具體場景中已經夠用
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技術主要包括:車輛控制技術、定位及導航技術、動態建圖及避障技術、調度算法及集群控制、周邊軟件接口與系統(比如,物流領域的:倉庫管理系統、倉庫控制系統)。
車輛控制技術相對比較傳統,屬于傳統的自動控制領域的技術,多以嵌入系統和相應的軟件技術為表現形式。
定位及導航技術是移動機器人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主要有:基于二維碼的定位導航技術、基于激光的定位導航技術(包括激光SLAM)、基于視覺的定位導航技術(包括vSLAM),以及傳統的磁條、磁珠導航技術、電磁導航技術等等。
動態建圖其實也是定位導航技術的一個技術分支,由于從研究的角度來看,相對獨立所以這里單獨列出。動態建圖目前主要是通過激光SLAM和vSLAM(視覺SLAM)技術來完成,現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火熱。
避障技術主要是通過判斷機器人在二維場景或三維場景中的位置或者直接通過激光測距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等進行探測、判斷與控制的技術。
調度算法及集群控制是當下另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在這方面已經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的主要有:香港中文大學劉云輝技術團隊、上海振華重工洋山深水港項目、快倉的菜鳥無錫倉庫倉儲項目、馬路創新的倉儲項目等。
周邊的軟件接口以及系統部分難度不高,主要是對目標場景的理解以及資源投入和軟件開發的問題。
從上述對各項技術的分析來看,所有圍繞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的技術都已經相對成熟了,沒有尚未突破的技術壁壘。因此,這個領域必然會迎來高速發展期,并快速產生行業龍頭。
(4)重點企業融資規??捎^,發展勢頭良好
正是上述三點原因,所以,即便是在產業融資環境極為艱難的2018年,像馬路創新、高仙機器人等優秀的創業企業仍然拿到了大筆融資。這充分說明了行業勢頭的良好性和企業價值的確定性。我們知道,2018年已經不是只要你有一個機器人概念就能夠拿到融資的時候了,同時,2018年大量的投資機構已經自身難以生存甚至退出了市場,越是這個時候,還能夠拿到融資企業,越能體現其遠期價值。
(5)很多綜合型大企業正在進入移動機器人領域或涉足其中
今天,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趨勢,這個趨勢也許將改變機器人領域的未來,那就是:已經不再僅僅是專業的機器人公司在做機器人,而是很多擁有場景、擁有客戶的大企業正在大規模進入機器人領域。這樣的公司很多,典型的有: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格力、海爾(青島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中興通訊(中興耀維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寶信(寶信機器人事業部)、微創醫療、中船重工、振華重工、中國中車、科沃斯、海康威視、商湯、騰訊、京東等等。這些公司的進入將深刻的改變中國機器人領域的格局,讓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向著更加落地、更加健康、更加技術完備、更加規?;姆较虬l展,可以預期: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真正進入高速增長的階段。
(6)資源正在向能力突出的公司快速集聚
所有的百家爭鳴都是“產業”不成熟的表現。中國歷史上的諸子百家的出現是因為思想的混亂,當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之后,便開始一家獨大了。
產業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從2007年開始,中國曾經出現了上千家機器人公司,這便是“諸子百家”給顯神通的階段,今天曾經的百家諸子已經大多不在了,我們正走在融合、集聚的路上,最終,機器人產業會出現各個不同領域的頭部企業或者獨角獸,那時產業的混戰也將結束。但是,由于機器人具有領域性特點,不太可能出現像互聯網行業一樣大者通吃的只有一兩家頭部企業的現象。
2、與會企業和嘉賓來源豐富,足以代表中國移動機器人領域的最高水平和完整產業鏈
(1)從科研機構角度看
從對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究角度看,最知名的團隊當屬香港中文大學劉云輝教授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曹其新老師的團隊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劉明教授的團隊了。國內很多公司的核心技術專家來源于這些團隊,比如未來機器人很多人都來自劉云輝教授的團隊;大國重器“洋山深水港智能無人碼頭”項目跟上海交通大學曹其新教授的團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等等。還有很多在專項領域研究突出的團隊,比如聚焦定位導航技術方面的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等。
此外,眾多的大學實驗室都在重點研究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方面的技術和工程應用,從科研的角度看,已經具備了為產業高速發展提供基礎性的條件的能力。
(2)從綜合型產業公司角度看
從綜合型產業公司的角度看,移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經明確,智能化升級的可行性以及投入產出的財務論證已經完成。這些公司都是相對體量比較大的綜合能力公司,全部都具備某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和工程團隊完整,一旦發力將顯示出巨大的能量,他們本身具備體系化的力量,這些優勢是大多數創業公司難以比擬的;他們本身具有造血能力,這是很多靠融資發展的公司難以比擬的;他們自己擁有落地場景,有機會不斷的試錯,這也是很多純做機器人公司難以獲得的發展條件。所以,這些公司是不可小覷的,是更加需要關注的群體。
當然,事情往往并不想想象的那樣美好,這些公司最大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點,比如體系化的力量往往使得企業發展具有某種慣性,方向轉變是相當不容易的——當初的摩托羅拉不是沒有看到智能手機的未來,而是他的體系慣性使他無法轉型。對于這些綜合型的公司來說,發展新的業務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立完全獨立的新的事業部或者公司,老人、老體系是不可能做好新業務的。
(3)從移動機器人和低速無人駕駛產品研發公司的角度看
首先,這些公司并不一定會比綜合型公司規模小,而是這些公司更加聚焦。
從出席本次會議的公司來看,質量非常高,完全可以代表中國相關領域的最高水平,這其中有上市公司科沃斯,也有一些創業公司,比如專注醫療場景應用的木木機器人等。
這些公司往往都需要第三方市場,他們是機器人產品的提供者,往往需要和客戶進行項目合作才能拓展市場。這些公司參加會議無疑可以見到很多潛在的客戶,或者成為需求方具體了解的對象。
(4)從中大型物流企業的角度看
大型物流公司的技術口徑決策者是最應該來參加會議的,通過會議他們有機會看到產業的全貌、看到技術的全貌,一次性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可以獲得很多高質量的合作方,這比一個一個的在完全沒有辦法直接對比的情況下見供應商效率高很多。
但是從結果來看,來參加會議的物流公司并不多,原因可能是:
1)傳統物流企業不屬于典型機器人領域,傳播覆蓋還有欠缺。主辦方會前還需要定向邀請一下;
2)物流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對機器人領域技術不熟悉,敏感度不夠;
3)物流公司覺得自己是甲方,別人應該來找自己,主動性不夠;
4)物流公司相關口徑的直接負責人,忙于日常業務,對公司戰略方向不夠關心。
(5)從核心技術研發企業的角度看
從核心技術公司的角度看,質量仍然很高,比如商湯科技、鐳神技術、思嵐科技等,但是數量不多,說明規模較大的公司技術集中度已經很高,導致除非技術能力較強、專業度較高的單元技術存在合作的空間之外,絕大多數技術大公司都已經能夠自己解決。
單元技術企業的機會在于專、深,在范用技術方面發力的意義不大,但這些領域是創業、創新的重點,很多高科技創新是從核心技術突破開始的。
3、通過會議現場的配套安排增加會議的價值
為了充分挖掘會議的價值,給參會者提供約見客戶進行小范圍直接交流的機會,主辦方對場地進行了精挑細選,最后選擇了位于浦東新區環科路999弄5號樓的浦東國際人才港的會議場地,這里有規范的會場,會場之外還有交流洽談區,大家可以在會議期間約上客戶進行單獨溝通,為了大家能夠迅速認出對方,我們為每一位參會者提供標明所在公司、職位和姓名的胸牌,以方便大家互相認識和交流。如果您參加會議時希望和哪家公司的人員提前約時間,可以與主辦方工作人員聯系,由主辦方工作人員幫您提前約時間。
現場交流
研討環節
會場全景
自由洽談區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
2025-04-07 12:08
2025-04-07 12:07
2025-04-07 12:06
2025-04-07 09:52
2025-04-07 09:49
2025-04-07 09:43
2025-04-03 09:11
2025-04-0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