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8年是供應鏈發展的大好時機,許多公司在實施真正的數字化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018年,那些引進新技術、探索新商業模式、引入擁有正確的數字化技術人才的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內大展拳腳,改變所處行業的現狀。
數字化供應鏈的進展
1. 數字化轉型的整體狀況——步伐滯后進展緩慢
戴爾科技集團曾聯合英特爾對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4600位在十二個不同工業領域的企業高管,進行了一次數字化轉型的調研,并于2018年10月發表了《數字化轉型指數II研究報告》。
(圖片來源: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
2. 2018年出現的超級供應鏈的理念和對數字化供應鏈的看法
供應鏈數字化并非一帆風順。在福布斯發表的一篇由數字化供應鏈研究院的George Bailey寫的文章中,列舉了2018出現的超級供應鏈的理念和對數字化供應鏈的看法,并指出它們對供應鏈數字化的影響。
下面是該文章指出的五個要點:
(1)算法是數字化供應鏈的核心和大腦
(2)區塊鏈是所有數字化供應鏈問題的答案
(3)數字化供應鏈推動收入增長
(4)雖然會帶來改變,但感覺并不明顯
(5)人才短缺是個問題
3. 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凱捷研究院在2018年4月至5月,對1000多家跨消費品、制造業和零售業機構的供應鏈主管進行了數字化供應鏈調查,以了解他們正在采用的數字化計劃,以及由此帶來的好處。
報告指出盡管供應鏈的數字化是當今企業價值和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但許多方法缺乏方向性,無法充分實現價值和增長潛力。
4. 飛速發展中的中國數字化供應鏈
中國的數字化供應鏈的發展從總體上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主要處于概念引入、初期發展階段。中國數字化供應鏈成功的企業包括華為、阿里、京東、美的、海爾、富士康等一批優秀的企業,供應鏈的數字化給他們的業務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數字化供應鏈的未來趨勢
1.數字化供應鏈融合(Digital SC Convergence)
隨著供應鏈越來越全球化和復雜化,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發展需要更智能、高效的供應鏈作支撐。一個解決方案是供應鏈執行融合,這是Gartner在2009年首次提出的一個概念,后來他們將此概念定義為供應鏈融合,并出現在后面的文章和它的制造業創新成熟度曲線(圖1),它代表更為廣泛和深遠的意義。
圖1:制造技術創新成熟度曲線,Gartner,2018年
供應鏈融合在2018年Gartner的制造業創新技術成熟度曲線中處于泡沫破滅的谷底期:在歷經前面階段所存活的科技,經過多方扎實、有重點的試驗,逐漸明確了客觀、與實際相符的使用范圍及限制情況,并成功應用到企業經營模式中,這要經過十年以上的努力才能真正成為供應鏈的主流方式,這說明了供應鏈融合的復雜性和實現的艱難性。
2.供應鏈數字孿生(SC Digital Twins)
Gartner描述數字孿生是真實物體的虛擬表示。數字孿生旨在優化資產運營或業務決策,包括模型、數據、與對象的一對一關聯以及監視的能力、實體或系統。
數字孿生可能包括以下數據:
從數字孿生外部接收的外部數據。
從物理事物接收到的觀測事件。
從其他來源收到的數據。
衍生數據——由數字孿生內的邏輯計算的數據。
指向鏈接數據的指針——如有關事物環境或與事物間接相關的對象的數據。
從上面的描述可見,數字孿生與供應鏈非常有緣,并導致供應鏈數字孿生(簡稱供應鏈孿生)應運而生,它實質就是一種數字孿生與供應鏈的融合。下面的圖2描述了供應鏈孿生的架構和應用場景。
圖2:供應鏈孿生(來源:ToolsGroup)
3.運營模式轉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基礎
多家有名的研究機構,如埃森哲、IDC、德勤等指出運營模式的轉型是數字企業成功的基礎,尤其是數字化供應鏈成功的基礎在傳統供應鏈中存在一些傳統的運營模式,其中最有名的是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英文簡寫為SCOR。
SCOR是由管理咨詢公司PRTM(后被PwC普華永道收購)和AMR Research(后被Gartner收購)于1996年發布的,并得到供應鏈委員會(SCC)的認可,是APICS的一部分。傳統的SCOR模式反映的是圖3中傳統的供應鏈。
圖3:從傳統供應鏈向數字供應網絡的變革(來源:Deloitte 德勤)
4. 人工智能和算法將成為數字化供應鏈的大腦
Gartner指出,2018年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圖4所示)。供應鏈領導者必須評估其對公司的風險,以確定他們是否準備好探索和采用這些新興數字技術產品。
圖4:Gartner 2018年8大供應鏈技術趨勢
人工智能及算法將成為數字化供應鏈的核心和大腦,是因為:
人工智能中認知計算是下一代智能計算系統的核心。
算法是人工智能三大關鍵基礎基石(算法、算力、數據)之一。
盡管目前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能夠找到模式并預測未來的場景,但它們仍然缺乏決策能力。
數字化供應鏈研究院(DSCI)為推進人工智能和算法成為數字化供應鏈的核心和大腦,特別成立了算法委員會。同時指出能快速開發和管理專有智能算法的公司將更具競爭力,并有能力獲勝。下面圖5給出了算法委員會成功的六個步驟。
圖5:DSCI 算法委員會成功的六個步驟
5. 分析技術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高級分析是另一個重要的變革供應鏈的技術。wiseguyreports.com發布了一份《供應鏈分析、市場分析、戰略評估、趨勢展望和商業機會(2019-2023)》的市場研究報告。此外,大多數企業家和專家都認識到,將人工智能與供應鏈分析相結合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增長戰略,可以預測可能的結果,并在處理庫存管理方面提供積極的行動計劃。
預計到2023年,全球供應鏈分析市場將達到約88.9億美元,在2017-2023年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13.7%。然而,公共云部署缺乏數據隱私和企業間的貨幣約束,可能會阻礙供應鏈分析市場在預測期內的增長。
哈克特集團研究了供應鏈分析的現狀并對2018年及未來做了深度的洞察分析,研究報告指出分析可為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供應鏈領導者為企業2018年及以后制定目標和戰略時,數字化轉型應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下面簡介此研究報告的重點:
66%的供應鏈領導者表示,先進的供應鏈分析對他們未來2至3年的供應鏈運營至關重要。
圖6:哈克特集團公司-未來2-3年高級供應鏈分析的預測重要性水平,2017
提高預測準確性、優化運輸性能、改進產品跟蹤和可追溯性、分析產品回報是為分析增長提供最大潛力的用例。
圖7:哈克特集團公司-供應鏈分析用例:采用率與重要性評級
優化生產和采購以降低總落地成本(56%),是未來2至3年高級供應鏈分析最重要的用例。
44%的供應鏈領導者正在增強其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的功能和集成,以獲得更大范圍的企業和供應鏈可視性。
哈克斯的供應鏈分析成熟度模型按在數據處理及分析的成熟度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見圖8)。
圖8:哈克特集團-供應鏈分析成熟度模型
縱觀中國企業供應鏈分析狀況,本文認為大部分企業處于第1或第2階段。少數優秀企業,如阿里的菜鳥,京東物流,華為,美的,海等的供應鏈分析成熟度處于階段3或以上。
6. 區塊鏈支持構建可信的數字化供應鏈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它有望通過實現信任,提供透明度和減少業務生態系統間的摩擦,來重塑行業,從而降低成本,縮短交易結算時間并改善現金流。區塊鏈提供了另一種信任模式,無需中央機構來仲裁交易。因此區塊鏈有可能用于構造可信數字化供應鏈。
從以下Gartner 2018年8月發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總體趨勢上,區塊鏈技術已經從一個科技誕生的萌芽期和過熱的泡沫期,走到破滅的底谷期,從一個預計要十年以上才能成熟的技術走向一個預計將在5-10年內達到成熟期的技術。
圖9: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
Gartner 指出某些高度分散的供應鏈管理功能,是區塊鏈的主要候選應用。
從2017年開始,區塊鏈技術就被Gartner 列為十大戰略技術之一,并預測區塊鏈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但是2019年加特納指出“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和概念在任務關鍵型、規模化的業務運營中尚不成熟,人們對其知之甚少且未經證實,對于支持更復雜場景的復雜元素尤其如此。”因此,供應鏈領導應當采用DSCI的區塊鏈適用性指數或類似的指南來審視區塊鏈技術,注重于它是否能對供應鏈帶來實際的價值。
如圖10所示,區塊鏈可以解決一系列(非所有)供應鏈問題,例如可追溯性。
圖10:凱捷-區塊鏈如何解決供應鏈的問題
圖11展示了區塊鏈技術采用成熟度和時間表。此報告認為,區塊鏈采用的成熟度將分成三個階段。
圖11:凱捷-區塊鏈技術采用成熟度
圖12表明成本節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是區塊鏈投資的三大驅動因素。
圖12:凱捷-成本節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是區塊鏈投資的三大驅動因素
此研究報告確定了價值鏈上的24個區塊鏈用例,根據它們的復雜性和采用級別報告對其進行了細分(見圖13)。它告訴我們供應鏈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投資方向。
圖13:凱捷-供應鏈中的區塊鏈用例
此外,請注意到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單獨采用區塊鏈技術并不能在供應鏈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只有當把區塊鏈與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幫助建立可信的數字化供應鏈。
7. 數字化采購
我們曾在《數字化供應鏈綜合研究報告》中介紹了數字化供應鏈中的采購變革趨勢,特別介紹了德勤數字化采購框架和理特咨詢顧問公司采購4.0框架。
數字化采購技術正趨于成熟,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IOT)改變了用戶與技術的互動方式。它們正在聚合,形成完全自主的采購工具,支持從采購到支付全流程的系統化,包括合同生成。當智能系統開始獨立執行事務時,數據輸入和分類將變得更加準確,一些公司已經使用AI技術對支出進行分類。
卡特尼的報告預測數字化技術將在未來3至5年變革采購(見圖14)。人工智能(AI)、高級分析和其它新技術的融合,將實現目前手工流程的自動化,并且通過相應的工具和信息,讓用戶自主完成采購。
圖14:卡特尼-數字化將預動流程自動化和端到端的信息透明
自動化提高了采購效率并創造了新的機會,采購經理則如同一個數字化工廠的產品經理,以戰略眼光和長期價值來策劃安排端到端的采購流程。
8. 數字化供應鏈控制塔
在《數字化供應鏈綜合研究報告》和《數字化供應鏈控制塔4.0》中,介紹了數字化供應鏈控制塔的概念、一般技術架構、成熟度等級以及案例。許多控制塔技術的供應商爭先推出各種控制塔產品,但其中不少產品是不務供應鏈之實的炒作。Gartner 在《Don’t Believe the Control Tower Hype》中指出了其中之謬誤,澄清了控制塔的概念,并給供應鏈的領導采用控制塔技術提出了一個指南。
此文的主要論點包括:
控制塔這個詞廣泛被提及,它的模糊概念產生了不少誤解。
端到端(E2E)可視化、信息中心、數字孿生是控制塔的三大支柱。
Gartner將控制塔視為一個概念,它通過適當組合的技術元素將人員、流程和組織結合在一起。
供應鏈成熟度背景下的控制塔,可以在不同的供應鏈成熟階段控制塔應支持不同的功能組合。
重塑在市場上的控制塔技術產品,對負責供應鏈運營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領導者的建議。
Nucleus Research對供應鏈控制塔的規范化和價值最大化有多年的研究。它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2018控制塔的價值矩陣》選出了14家優秀的供應鏈控制塔的供應鏈商,為企業供應鏈負責人在選擇合適的控制塔產品及供應商方面提供了一個參考指南。
圖15:Nucleus-2018年控制塔技術價值矩陣
IBP提供了端到端的供應鏈計劃業務流程,支持對數據實時分析以及與合作伙伴的快速協同。作為企業供應鏈協同計劃平臺,將豐富的財務指標內嵌于企業計劃流程,為企業提供以下5個相對獨立又緊密集成的模塊:
供應鏈控制塔提供供應鏈網絡的整體可視與供應鏈績效管理。
銷售與運營銜接企業戰略戰術決策流程,為企業提供協同統一的產銷平衡平臺。
需求借助統計預測與機器學習技術提升需求管理準確率。
庫存為企業優化全供應鏈網絡庫安全庫存的設定。
響應與供應為企業提供訂單級別供應計劃、調撥計劃等,提升對客戶的快速響應能力。
9. 5G助力數字化供應鏈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許多尖端技術越來越依賴于移動網絡,5G網絡是機器之間、樞紐以及管理者和設備之間即時數據傳輸的核心“促進者”。5G網絡能夠有多快?德勤的研究指出“通過估算,表明5G可以提供高達10Gbps的最大理論速度,是4G網絡廣告速度的100倍以上”。就工業物聯網而言,5G網絡的核心價值主張直接對應智能設備與人工智能機器之間的實時數據傳輸需求。通過提供穩定和可預測的延遲,5G網絡允許傳感器在1毫秒內處理和響應信息。
根據華為的《5G應用市場潛力與準備就緒矩陣》研究報告,5G網絡將在幾乎無所不包的廣泛領域里提供高速連通和增值機會,可以在工廠層面實現連接和自動化,并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這將改變制造業。同樣的邏輯,家庭、城市和其他地方的M2M(機器對機器)交互也將變得更快、更安全、更能夠存儲和傳輸越來越多的數據。
德勤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多個行業領域實現12.3萬億美元的全球銷售活動”,應用程序的運行速度比當前的移動網絡快7倍,下載速度快12倍。盡管仍難以想象,但數據可訪問性的提高將使公司能夠以更快、可控的方式做出決策并對意外問題做出反應。
圖16:華為-5G應用市場潛力與準備就緒矩陣
從圖16可見,數字化供應鏈是5G的一個大應用市場,特別是供應鏈的數字化物流。
下面是5G助力數字化供應鏈的另外三個方面:
(1)加強供應鏈管理
(2)智能包裝
(3)邊緣計算結合5G,可以重塑智能供應鏈
5G在近邊緣也具有優勢。專用的5G網絡為整個制造工廠或園區內提供強大的連接功能,并且可降低成本和復雜性,簡化管理,易于擴展。園區內可以擁有一個集中管控的專用5G網絡,而不是通過以太網連接拼湊的Wi-Fi網絡。5G網絡還提供固有的安全優勢,可以在邊緣(包括遠程位置)收集,存儲或分析數據類型。
那么5G將如何改變供應鏈的價值方程?
一個有巨大潛力的領域是in-transit應用。5G能夠幫助在供應鏈的各個階段實時收集和分析數據,具有提高入站和出站運輸效率的巨大潛力,5G的實時性可以改進這種目前以某種雛形存在的應用程序,并可以更廣泛、更快速和更具成本效益地擴展。
邊緣計算和5G網絡可以彌合供應鏈中的一個最大的差距——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分離。2019年5G拔術將走向商用,超過一半的人認為5G將在兩年內成為主流。供應鏈領導應當重視5G技術對供應鏈的變革,把5G網絡作為數字化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之一。
10. 從傳統ERP走向智慧ERP
ERP 是供應鏈管理系統中核心系統之一。但是傳統的ERP體系龐大不夠靈活,并且大多只是一個數據的記錄系統,缺乏現代商業智能,它不適應于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埃森哲的2019年趨勢分析確定了五項關鍵行動,無論是采取一項或多項行動,每個企業都有能力借此顯著地改變其業務模型,理解它們可能會幫助您更有效地指導您的數字轉型。
(1)將云視為現代化的門戶
(2)讓您的業務核心智能化和易于擴展
(3)與云計算供應商合作,而不是與傳統服務公司合作
(4)個性化
(5)通過融合數據增強洞察力
將數據視為資產,釋放ERP系統中的數據,并聚合不同的數據源以獲得更深入的洞察能力。這五個趨勢非常重要,它們可以使您的技術和業務實現變革。
數字化供應鏈轉型將變得更加務實
數字化供應鏈在經過幾年的概念炒作、理論形成、企業實踐之后,2019年和未來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將更加務實。其實在本文的前面兩部分也都是強調這個最重要的趨勢——數字化供應鏈轉型要實現以客戶為中心,改善客戶滿意度,為企業降本增效,創造價值。
當然,并不是所有企業的數字化舉措都會成功。Forrester預測,四分之一的公司將完全停止數字化轉型,并失去市場份額,同時表示只有15%的企業“通過采用以現代開發和架構為后盾的基于客戶驅動的快速交付模式,成功跨越數字化橋梁?!?
IDC預測IT將在組織成功或失敗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到2022年,75%的成功數字戰略將由一個轉型的IT組織構建,具有現代化和合理化的基礎設施/應用程序和數據架構”。
數字化供應鏈研究院的George Bailey2019年元月發表了文章《2019年供應鏈領導者的五項決議》,揭示了這種務實變革的趨勢。
中國企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尚有較長的路要走,但技術的逐步成熟與發展,將加快這一進程,我們也衷心期望看到更多企業的創新探索,以及為中國物流與供應鏈帶來的變革發展。
作者 | 唐隆基
來源 | 物流沙龍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