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新元科技戰略升級暨行業機器人新品發布會在北京裕龍大酒店舉行,新元科技控股子公司清投智能的5大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首度公開亮相。本次發布會由北京萬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辦。億歐作為特邀媒體參加本次大會。
“電、視、維、路、安”五寶行業機器人是清投智能3年來專注于“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創新成果,對奠定公司在“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中的市場地位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聚焦智能+行業應用,首推行業機器人
新元科技秉持著“擁抱人工智能新時代,做行業機器人領先者”的理念,針對行業短板及難題,為解決行業客戶痛點推出五大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本次新品發布會推出“電、視、維、路、安”五寶行業機器人。“電、視、維、路、安”五寶行業機器人分別針對電力場站區域人工巡視、視頻內容內部內容監管、IDC數據中心的運維、道面健康檢測、安防市場的監控等五大行業的問題,主要通過使用智能機器人在這五大行業存在的人工難度大、人工成本高的問題,迎合行業不同的需求,針對性技術研發,為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以AI作為行業引擎,運用科技力量解決行業問題。新元科技以技術立身,三年默默積累,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行業資源,深耕”行業機器人“。截至2018年底,新元科技共獲得240余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參加行業國家標準工作6項。本次新品中”路寶-道面檢測機器人” 面對現有道面檢測主要以人工抽樣、表觀檢測為主,存在著準確性差、效率低、不全面的情況,自主研發了AI算法平臺。打造基礎AI引擎,為機器人提供智能終端,不斷深化共有核心技術,將會為行業賦能帶來裂變式增長。
在大會現場中國人工智能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成指出:“人工智能首次進入兩會,人工智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地,為客戶提供的智能化產品和方案,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新元科技一直致力于用高科技力量解決行業問題。”新元科技董事長朱業勝表示,自2003年成立以來,新元科技為客戶提供自動化裝備、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案。未來,行業機器人將由點出發,在一個領域落地發展成熟后,將會進一步擴大其他領域產業服務,實現全行業機器人化。
潛心深耕技術,開辟更多細分領域
機器人作為先進制造業的關鍵部分,也是未來人們生活重要工具,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推進機器人行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發展。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了“智能+”的重要戰略:“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本次行業機器人新品發布會亮相的”五寶“皆是針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個性化產業服務,定制化產品研發。
新元科技在各個行業有著十六年的積累,有其資源優勢。自公司成立至今始終堅持在工業智能化輸送配料系統行業機型深入發展,在智能化控制設計、精密計量、精確輸送領域建立了顯著的專業化服務優勢。正因為企業深耕某一行業,公司技術研發隊伍業具有多年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制造經驗,對工業智能化配料行業的業務特征、市場運作、技術發展趨勢等有更為深刻理解。
本次發布的“視寶”所需要的技術,正是清投智能一直深耕的大屏幕拼接顯示領域。在多信號并發傳輸,各種制式信號的編譯、解碼顯示,體感識別、語音控制、信號的可視化展示等技術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領先的技術實力。
在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行業的時代來臨,機器人技術將重點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究,突破機器人通用控制軟件平臺、人機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體化關節、靈巧手等核心技術。重點突破共有核心技術,將會及時把握機器人發展的脈搏,以機器人作為行業轉型升級的載體,為各行業行業困境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
對接真實場景,市場導向技術研發
在機器人品類不豐富的時候,國際標準通常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大類。我國機器人專家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兩大類。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而特種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機器人化機器等。其實,國內的特種機器人和國外的服務機器人都是屬于非制造領域,因此兩個概念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新元科技首次提出“行業機器人”,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分類行業機器人涉及的工業制造業,同樣也包含分制造業并服務人類的服務型機器人。行業機器人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對接行業需求,推動機器人為行業賦能,實現真實場景落地。
根據機器人戰略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可達298.2億美元,增長率較上年下降約4個百分點至15.89%,其中中國占比接近30%,機器人總市場規模預計為87.4億美元,增長率較上年下降約6 個百分點至25.94%;國內市場中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4萬臺,銷量預計突破15萬臺,但全年高開低走,增長皆不及預期,且國產機器人低價頻現;服務機器人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占比31.02%,國內占比為21.05%,分別上升4、2.6個百分點,特種機器人市場占比相對穩定。
雖然,國產工業機器人增長預期不盡人意,但我國工業機器人速度、載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達到8萬小時。目前機器人行業發展較為成熟,工業機器人蓬勃發展,服務機器人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機器人技術不斷創新的基礎之上,機器人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應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各行各業的需求與痛點,充分發揮市場對機器人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各類要素配置的決定作用,產需互促以促進技術研發。
近期,各大機器人企業紛紛公開了2018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其中包括新松機器人、埃斯頓、新時達、拓斯達等。通過報表數據顯示新松機器人以30.95億的營收和4.49億元的凈利潤成為當之無愧的2018年機器人行業的“吸金王”。新松機器人與新光科技都是注重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結合,深耕機器人核心技術,強化營銷能力。堅持“技術+銷售“以需促研,將機器人作為一個載體,適應未來經濟發展模式,打造智能化、平臺化的制造新形態。
清華大學孫振國教授認為:“人工智能與行業結合,用機器換人,讓人提升幸福感。希望在未來將會由更多機器人,幫助我們養老,幫助我們解決更多問題。“目前,我國機器人在醫療健康、家庭服務、反恐防暴、救災救援、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技術水平接近國際水平。未來將會在更多行業實現機器人落地。
2025-04-18 08:54
2025-04-18 08:53
2025-04-17 08:16
2025-04-17 08:13
2025-04-16 10:55
2025-04-16 08:50
2025-04-14 14:57
2025-04-14 14:53
2025-04-09 12:40
2025-04-08 08:51